法网冠军、亚洲一姐李娜何许人也?绝大多数的人肯定回答是湖北武汉人,包括李娜也都说自己是湖北武汉妹子,在她夺得法网冠军之后,她还不忘用武汉话来感谢父老乡亲,可见,李娜故里为湖北武汉不容怀疑。 然而,在李娜夺冠前夕,李娜的母亲由于受不了李娜决赛的高度紧张,决定回湖南老家减压的新闻出来之后,细心的湖南人才发现,李娜的原来是湖南新化人,而且有不少媒体记者去湖南新化去采访,而且湖南网友说出了李娜故里应该为湖南,这样,也就出现了李娜的故里之争。
自2000年以来全国见诸媒体的名人故里之争就有上百起。四川江油和湖北安陆争夺李白故里;河北丰润、辽宁辽阳和铁岭、江西武阳三地争夺曹雪芹故里;河北临城、正定两地争夺赵云故里;重庆奉节和四川彭山争夺刘备故里;安徽亳州和河南永城争夺曹操故里;湖北襄樊和河南南阳争夺诸葛亮故里;陕西宝鸡和山西高平争夺炎帝故里;安徽涡阳、河南鹿邑、甘肃临洮争夺老子故里;安徽凤阳、滁州和江苏盱眙争夺朱元璋故里……总之,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才子佳人,只要有点名气,都在争抢之列。
名人故里之争愈演愈烈,不由得让我们反思——名人故里之争为哪般?
一.地方政府想拉动籍此拉动经济是主因
四川江油通过开发李白系列旅游产品提高了当地知名度,促进了经济发展。在“5·12”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前,江油旅游业的年收入就已超过13亿元,年增速超过30%。闹得沸沸扬扬的“曹操墓事件”则是开发名人经济的又一例证。在墓穴真伪尚未断定的时候,就有人算了一笔账:相关旅游开发可以为河南当地带来每年4.2亿元的收益。巨大的经济利益,成功者的示范效应,求发展的迫切愿望,三者结合,导致各地的名人故里项目纷纷上马。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熙熙攘攘的名人故里争夺战,正是利字摆中间,更方便拉投资,推动当地经济建设。原本少人关注的乡土名人顿时成了“香饽饽”。各地深挖名人资源,甚至西门庆这个一向以“大淫贼、大恶霸、大奸商”的艺术形象著称于世的虚构人物,竟然也有山东阳谷、临清和安徽的黄山三地争夺。尽管后来三地政府撇清说“争夺西门庆故里是媒体误读”,但是与《金瓶梅》、西门庆有关的低俗旅游项目仍然在当地上演。在地方政府的发展冲动和政绩压力下,文化不过是一个木偶,谁都可以拿过来牵着线动一动、用一用。这样对于文化的态度是不是太过于实用主义了?
二.相信人杰地灵
对于一座城市而言,有名人在此诞生、成长或者寓居,是其历史遗产中最值得骄傲的一部分。一些曾经贡献杰出人才的地方,常常被称赞为“人杰地灵”——假如没有这些“人杰”,“地灵”自然大打折扣。自古以来我们就相信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比如昭君降生的宜昌秭归,人们相信那个地方的山水能养出美女。有些地方一直出状元,江浙等省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江苏的宜兴、江西的临川等都是著名的才子之乡。
比如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外地人来到北京,以“登长城、访梅宅、看梅戏”为三件大事。梅兰芳先生位于北京无量大人胡同的故宅,虽然仅是一个稍大的四合院,却曾接待过无数的国际友人、政界高官、文坛墨客和梨园名流,堪称民国京剧史的重要见证,其价值之高,绝不低于其他任何府邸名宅。还有很多学者和艺术家的故居充满了独特的情趣,今人徜徉其中,与其著作、传记相印证,必然另有一番感受。
所以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一些神话中的人物,我们也难给他们找到地球上的“家”!据报道福建顺昌找到了孙悟空的墓地,山东考证出了泰山就是“花果山”原型,江苏连云港则表示水帘洞就在当地的花果山里,而山西娄烦的文物旅游部门已经决定开发建设“花果山孙大圣故里风景区”。对此,有网友讽刺说:“纵然是神通广大的齐天大圣,这下子也找不到自己的老家了。”
文/风青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