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爱——简单爱——智慧爱
疁城实验学校老师 秦正萍
一、“不会爱,爱变害”
“不会爱,爱变害”。这是周弘老师在书中提到的一个赏识教育的误区。赏识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爱。记得,我教低年级语文的时候,我想,低年级的小孩子更需要赏识。于是,语文课上,提出问题后,为了关注到那些成绩差的孩子,常常先叫成绩较差的那个孩子起来回答,当他站起来一语不发的时候,我会抚摸着她的头,微笑着说:“谁来帮助他?”当另一个孩子回答正确后,我会大声说:“你真聪明!大家表扬他!”接着,全班孩子翘起大拇指对着那个孩子齐声说:“你真棒!”我常为自己课堂上营造的这种良好的赏识氛围而沾沾自喜。
有时,在请个别学生朗读课文时,常常说:“谁能超过他?”那朗读的好的孩子自然会受到的赞扬。为了赏识孩子的作业认真,我也不时地会说:“孩子,你的作业做得最好,全班没有一个人比你好!”……我为了赏识孩子,不由自主地把班里孩子比来比去的,殊不知,在赏识优异者的同时,老师的一句“谁来帮助他?”“你真聪明!”“全班没有一个人比你好!”,不就比出了未被赏识的孩子“真笨”吗?赏识了一个,也比下去了一大片了吗?在让一小部分孩子绽开自豪笑容的同时,多少孩子低下了尴尬的头?久而久之,教师的比较,无意间把班级学生分成了优等生和差生两个等第,在被赏识的孩子越来越自信的同时,也助长了他们攀比的心理,有的甚至在课后嘲笑、讥讽那些未被表扬的孩子,未被赏识的孩子越来越自卑,越来越灰心丧气,就变成周弘老师所说的“不会爱,爱变害”了。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对教育来说,更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 ,“人比人,比死人”。周弘老师提倡“长比长,短比短”,“今天”与“昨天”相比,在赏识好学生的同时,也应赏识一下那个做得不够的孩子“你也不错!你进步了!”,这样,更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更能激励学生。
二、“简单爱,不批评”
以前提到赏识,我就简单地认为,只要一味地表扬,不要指责,不要批评。结果曲解了赏识教育的内涵。
比如,我任教一年级的语文时。每当上课,随着一个个问题的展开,在一声声“你真棒!你真聪明!”的赏识中,一场金星争夺战开始了,一颗颗金星便不停地贴在一个个回答问题正确的学生的额上、手背上……赏识不就是如此简单吗?一堂课结束,总是那么几个孩子得不到五角星,也总是那么几个孩子在课堂上开小差,老师原想通过良好的赏识氛围感染他们,不必要批评、提醒或纠正她们,渐渐地,他们上课时经常不认真听讲,成绩也逐步下降。
作为教师,自然要对学生良好的言行给予赞美、鼓励、表扬,但赏识并不意味着不要批评。针对学生言行的不当或错误,教师要科学地、艺术地进行纠正和提醒,要知道“提醒”也是赏识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其实,错误就是错误,赏识教育的真谛在于对学生的充分信任,包括对学生纠正自己错误能力和勇于承担自己过错应负责任的信任。这使我想起了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四块糖教育一个打架孩子”的故事。周宏老师倡导的赏识教育就是对陶行知先生伟大的教育思想的进一步弘扬与推广。“只表扬,不批评”,自然是有悖于赏识教育理念,有碍于学生健康成长的。
三、“智慧爱,爱全部”
一次次的实践,一次次的总结反思,尤其是通过近阶段的集中培训、静心阅读和冷静思考,渐渐清晰地明白:学会赏识,就是学会爱,学会智慧地爱,真诚地爱,“懂孩子,会赏识,爱全部”。
初步认识了赏识教育的真谛,如何正确地、科学地在自己的工作中践行呢?需要今后长时间地认真地探索、实践。让我们以“花苞心态”,静静地等待和倾听花开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