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快速的城镇化建设,带来了大规模的道路、展馆、写字楼等公用设施投入。这些建设在为人们提供更加方便的生活同时,也给国内的清洁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但相比国外,我国的清洁产业存在起步晚,人才、资金、技术不足,产业化规模尚未形成等问题,甚至相关的产品标准、服务标准也不甚完备,乃至人们心中的消费观念,都与国家对清洁的标准和要求存在巨大差距。
在不久前举行的2011中国国际清洁产业博览会上,有专家指出,在“十二五”期间,绿色化、机械化将成为清洁产业今后一段时期发展的主旋律。
看交流:呼唤转变运营观念
在博览会上,国内外的机械清洁设备得到了较为全面的展示。某合资企业展商向记者表示,“在清洁机械的设计方面,国内企业还停留在模仿阶段,尚不具备独自开发的能力,基本沿用国外设计方式。这并不是一件坏事,反而可以让国内企业吸收到更为全面的经验,避免走弯路。”
就记者了解,近十年来,国内机械清扫设备企业已经迎头赶上,国外企业为了应对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逐渐开始放弃一部分利润来占领市场,采用分期付款、产品试用等方式吸引客户。可以说,十几年的市场发展,已经让国外企业开始认真地对待国内同行的竞争和国内客户诉求,谋求共同的利润空间。但同时,在机械的性能和售后服务上,国内企业仍有很长的路需要走。
有不少企业代表向记者表示,虽然我国在硬件生产上已经逐步赶上国际步伐,但许多国内物业保洁企业,对于人工成本、机械成本、化学品成本的运营管理,仍然比较陈旧。很多国内物业保洁行业,还停留在“抹布擦一擦,扫把扫一扫”的阶段,认为这样更加节省成本。然而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每聘请一位保洁员,企业一年需要支出2万元~4万元不等,但人工清洁的效率远没有机械清洁的高。
据相关调查显示,上海市某清洁公司的运营成本中,人工成本占到73%,能直接影响清洁效果的化学品、设备工具的成本却不超过10%。而这部分恰恰是客户在选择服务商的时候,最为看重的部分。相比之下,国外市场已经走过了这个发展阶段,变成“情愿雇机器,不愿雇人工”,通过提高员工机械操作水平、减少施工人头、系统应用清洁设备等方式,达到更好的清洁效果,降低总成本。
“目前市场上,大型的扫地机售价二三十万元不等,而小型的扫地机七八万元即可拿下,在清洁效率上人工较机械操作无法比拟。机械操作可以将喷水、清扫、吸水一步到位,而人工扫地无法达到这种效果。而且对于面积较大的展厅、机场、火车站,依靠人工打扫并不现实。”某展商对记者说。
看发展:现代清洁亟待机械化
本届博览会在展示新设备、新产品的同时,还就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与会业内人士表示,从公共设施的清洁维护角度看,由劳动密集型向以设备、装备、知识密集型的新型综合性发展,由高资源消耗向绿色节水发展,由注重产品价格竞争向注重产品质量控制发展,将成为未来该行业的发展趋势。
在同期举办的公共设施清洁发展论坛上,某企业楼宇保养负责人表示,“现代清洁最大的挑战就是人力成本上升。最低工资的不断上升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产生了巨大压力。所以,如何由传统单一业务向以设备、装备、知识密集型的新型综合性行业发展成为一种趋势。”他认为,清洁产业的同行应该多与甲方沟通,向技术型方向发展,不要停留在人工价格竞争上。
看行业:清洁产业或迎“黄金10年”
据博览会主办方提供的资料显示,本次博览会不仅有许多国内知名企业参展,来自澳大利亚、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行业协会也纷纷派代表出席。“自上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开始兴起现代化清洁产业以来,这个市场已经越来越为国内外所重视。”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轻工行业分会某负责人对记者说,“国外企业看重国内市场,国内企业看重国外技术,相互之间取长补短,相信在未来的几年内,我国清洁产业将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对此,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步正发表示,在“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国清洁产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扩大内需等政策引导带动了消费需求的增长,消费模式的转型为清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城镇化率不断提高为行业拓展了新的市场领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为行业酝酿了绿色的新兴发展机遇。
记者从博览会主办方了解到,预计未来10年将是我国清洁产业发展的“黄金10年”。为此,博览会将以推动国家文明、关注民生、推动中国清洁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国际交流合作、打造国际知名清洁品牌为目标,凝聚全球顶尖企业的智慧、汇聚行业先进技术设备,提供全方位清洁解决方案,力争将博览会打造成最佳品牌推广平台、最佳经贸交易平台和最佳信息交流平台。
我国清洁产业转型的主旋律
评论
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