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面对三个困境:第一,扩大流动性易,紧缩流动性难。第二,扩大投资易,增加消费难。第三,刺激增长易,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难。当下,这三个困境聚聚于一点:通货膨胀。政府承诺通货膨胀是可控的。兑现承诺不是无代价的,更无捷径可走,加息是必须的。当本文发表后不久,央行或许会加息,而人们期望的是为纠正负利率而采取大幅度加息的举措,从而有效控制通货膨胀。
目前,在通货膨胀持续走高、作为主要融资渠道的银行资金紧张的形势下,有人提出了出现滞涨的可能性(见价值中国网,6月23日)。此人奢谈在中国经济转型期的所谓货币流通量的正常水平。他特意用了一大段文字说明“如何计算外汇储备增长对货币流通量"正常水平"的影响”,却没有明确说出衡量这个水平的具体标准。实际上,衡量货币流通量"正常水平"并不难,只要看看通货膨胀率,就知晓这个水平是否正常。此人刻意回避了高企的通货膨胀。在行文中,他暗示目前的货币流动性并不高,公然说,“紧缩货币流通量不能解决问题,而只会使经济运行变得困难。”在此人看来,为了保增长,不应该为了治理通货膨胀而采取紧缩货币的政策。这种言论延续了一直争论的一个问题:究竟是保增长重要,还是抑制通货膨胀重要?实际上,中国经济面临一个更重要的任务:保民生。对通货膨胀,老百姓深恶痛绝,因为它危及民生。那么,问题就演变为,保民生重要,还是保增长重要。面对通货膨胀,老百姓选择了抑制消费,消费信心指数一直偏低,居民消费增长依然缓慢,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依然有限。因此,要保增长,必须先保民生。为了保民生,必须坚持把抑制通货膨胀放在优先地位不动摇。令人遗憾的是,担忧增长减速的思维一直在支配我们的经济发展。2008年,发生全球金融危机之后,这种思维导致盲目扩大投资,引发疯狂的货币发行增速,导致流动性泛滥,引发通货膨胀,而不只是通货膨胀预期。以居民消费带动经济增长的经济转型再度被推迟,民生问题又一次凸显。
历史的经验值得记取。20世纪40年代后期,国民党政府制造了恶性通货膨胀,严重损害民生。人民群众怨声载道,通货膨胀成为国民党政府垮台的诱因之一。解放初期,为了保民生,人民政府下大力气,纠正商品市场,主要是日用消费品市场的供求失衡,抑制了通货膨胀,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人民政权得以巩固。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再次出现高通货膨胀,为了保民生,针对当时的居民消费品抢购风,防止居民银行储蓄存款流出,政府坚决实行高利率政策。1990年,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高达10.08%。由于迅速平抑通货膨胀,为经济增长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
与上两次通货膨胀不同,现在,中国的消费品市场供求基本平衡,因而没有出现居民消费品抢购风,通货膨胀的原因是流动性严重过剩。所谓流动性过剩,通俗地说就是社会上流通的钱太多了。例如,房价高企,因为炒房者的钱太多了。据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6月26日报道,近两年来,菜价上涨的幅度恰好与房价上涨幅度一致,因为房地产价格推动摊位费上涨过快。农产品价格上涨更与流动性过剩导致的资本操作有直接关系。
解决流动性过剩需要实施紧缩货币政策,可以采用两个办法,一是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二是加息。在此轮通货膨胀中,央行主要使用了前一个办法,而慎用后一个办法,加息的步伐如小脚女人走路。这就产生了三个问题:一是银行存款负率水平不断提高;二是由于存款准备金率过高,银行资金紧张,造成中小企业借贷困难,将导致失业。三是负利率导致存款从银行流出,给高利贷以可乘之机,不但扰乱金融市场秩序,提高了经济运行成本,更加剧了贫富分化。这三个问题都是民生问题。普通百姓为了养老、下一代子女上学和准备应对不测,辛辛苦苦攒钱存到银行,由于长期负利率,存款缩水。自2010年2月,CPI同比增长达到2.7%以来,负利率水平已连续持续了16个月。最初,负利率水平只有-0.45%。由于央行加息幅度太,今年5月份,负利率水平已经达到-2.25%。在短短的16个月里,负利率水平持续扩大了整整4倍。另一方面,失业将减少百姓收入;面对高成本,通货膨胀更难以控制;居民生活水平难免下降。
政府制定的2011年通货膨胀目标为4%。由于调控力度不够,主要是加息力度不够,这个目标难以实现。央行对加息的谨慎态度源于对经济增长速度的担忧。有学者尖锐指出,中国调控经济增长的目标容易实现,调控通货膨胀的目标难以实现。沿用这个说法,中国经济面对三个困境:第一,扩大流动性易,紧缩流动性难。第二,扩大投资易,增加消费难。第三,刺激增长易,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难。这三个困境都危及民生。为了民生,控制通货膨胀不能动摇,政府已经采取了一些控制措施,但唯独加息姗姗来迟。控制通货膨胀无捷径可走,必须采取全面而强有力的措施,大幅度加息是必须的且无法回避的。
在这里有必要指出,某经济学家的“紧缩货币流通量不能解决问题,而只会使经济运行变得困难”的观点是错误的。经济健康运行的基本条件是控制通货膨胀。如果增长导致通货膨胀,危及民生,我们宁愿不要这样的增长。如果能够平抑通货膨胀,居民消费增速就会加快,经济增长才能得到保障。那么,对加息导致增长停滞的担心就是杞人忧天,滞涨就是一个伪命题。
控制通货膨胀不动摇,是保民生的需要,也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