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环保历史欠账”考验政府和央企


  日前,南化公司因硫酸气体泄漏、超标排放工业废水、6个已建成投产项目没有通过环评验收以及“十一五”污染物减排任务未完成等严重环保问题被环保部门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并决定暂停该公司11个新项目的环保审批。23日,副市长罗群、陆冰同时约谈南化负责人,要求企业须将所有“环保历史欠账”清理干净,方得批准新上项目。(6月28日《扬子晚报》)

  在人们的印象中,地方政府面对象南化公司这样的利税大户并为当地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大型央企,在清理“环保历史欠账”的问题上,常常表现的欲言又止的处事策略和方法,无形之中助长和纵容了这些大型央企唯我独尊、舍我其谁的功臣意识,养成了老虎屁股摸不得的大脾气。让地方政府受着群众愤怒指责的夹板气,也让地方政府处于一种两者无法顾全的尴尬困境之中不能自拔。企业的“环保历史欠账”如“阴雨天背稻草越背越重”,到了地方政府在群众的压力之下必须进行清理的程度。南京市政府以不清理干净“环保历史欠账”,就不批准新项目上马的“勒车打马”式的倒逼样式,这种驳面子、下狠心的动真碰硬的做法,实属不易,我们理应为之喝彩!

  应当看到,在不少地方存在着产业经济和城市环境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和利益的纠结。其中,在环保方面的历史欠账非常多而比较复杂,造成了历史欠账在清理之中,常常被规划布局不合理、离城区太近等主客观原因所左右,当越来越苛刻的环评指标下,大型企业的地位与地方环保矛盾变得越来越尖锐与突出;随着百姓对环境生态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企业周边的百姓越来越反感利益驱动,开始对企业时不时造成的污染越来越难以忍受。如此对压趋势,进一步摧促着企业加快还清“环保历史欠账”的速度,而地方政府此时此刻无法再以种种借口来敷衍公众正义的要求和呼声,这种“逼上梁山”要求企业将所有“环保历史欠账”清理干净的指令,尽管喊出来地方政府有些心有余悸和底气不足,但是,强大的民意、民求、民盼决定了地方政府必须拿出强硬的姿态来满足群众的愿望与要求,以行政审批的方法逼迫企业在还清环保历史欠账上必须加快速度,这种面对面、硬碰硬的架式,是群众期待看到的动向和结果。

  在清理“环保历史欠账”的问题上,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大型企业,无论是被逼无奈的被动举措还是迫于压力的被逐响应,不管人们的认知能力和态度如何,在执行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要求下,需要地方政府和企业必须以实际行动来兑现自己的承诺和责任。地方政府在追求绿色GDP的理念之中,既需要具有“忍辱负重”和“忍痛割爱”的持续力,也需要抛弃私心杂念的动真碰硬的气慨,改变地方政府在面对大企业环保问题时那种暧昧的处事形象,以一视同仁的姿态来主持环保的公道,造福民生改善环境,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安全感。

  企业“环保历史欠账”总是要还的,早还比晚要主动,能够得到公众的谅解。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不仅是效率也是声誉更是诚信的标志,如果企业在环保问题上无法以“壮士断腕”的气慨割断历史遗留下的尾巴,别说是轻装前进了,要想在市场竞争激烈的角逐勇立潮头,占有一席之地,保持不败之地恐怕也难。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清理“环保历史欠账”,地方政府的动真碰硬固然重要,作为大型国企的南化讲责任、有担当、快行动比什么时候都显得格外的重要和必要,企业发自内心的真还账、快还账、一账还清,比拖着、缓着、懒着更能取信于民,也能为改变央企在群众和市场上的负面形象和影响都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闻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