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进入“移动”时代


还在擦拭摆放在电脑桌上的PC(个人计算机)吗?请认真地擦吧,或许过不了多久,这台心爱的电脑将伴随着你许多美好的回忆,一起成为历史。

6月初,微软和苹果相继发布了自己即将上市的新版操作系统。尽管两大公司的系统有着本质的不同,但观察人士发现,两家公司开发适应这个时代的更便携、更简单、更迅捷上网为主要目的的移动上网软件,其目标指向一致,就是将我们生活了30年的个人电脑时代抛在身后。

《人民日报》日前发表文章称互联网正在迎来“移动”时代;美国《时代》周刊和《新闻周刊》也曾撰文宣布移动上网时代的来临,并预测个人电脑时代正在走向终结。此前,苹果公司已经让全世界刮起了一股iPhoneiPad的旋风;谷歌则宣布每天都在激活40万部Android(安卓)手机。

就像当年大型计算机被小型计算机取代,小型计算机又让位于个人电脑一样,如今,传统个人电脑又逐渐被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所取代。《新闻周刊》认为,目前的这场移动通信革命,是迄今为止冲击计算机领域的最大浪潮。

有预测数据称,到2013年,全球将有10亿部智能手机在使用,这让红火十多年的PC市场大有风声鹤唳之感。现在,用“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句话来形容走向终结的个人电脑时代,是恰当的。

互联网进入移动时代,就意味着个人电脑时代走向终结。与个人电脑上网相比,通过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上网的优势显而易见:第一,设备的便携性高。移动设备时刻伴随在主人身边的特点,决定了其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沟通与资讯的获取、传播效率远比PC设备高。第二,较好的隐私保护。移动设备用户的隐私性远高于PC端用户的要求。第三,应用便捷。移动通讯设备既可手写操作,又能够借助语音通话来解决紧急事务。第四,在与PC同样具有储存和获取大量信息能力的同时,手持设备还能完成在陌生地带导航等其他任务。

结合3G通信网络的支持,智能手机势必将成为一个功能强大,集通话、短信、网络接入、影视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个人手持终端设备。调查显示,中国目前使用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数已经突破1亿,同比增长30%还多。

摩根斯坦利分析师玛丽·米克称,到2013年,全球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即互联网接入、在线贸易、有偿服务和广告所产生的效益,每年将为该行业带来超过5000亿美元的收入。显然,移动互联网将成为信息产业下一个十年发展的新引擎。

移动互联网将改变人们获取资讯的方式。移动互联网,其实就是一个“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互动世界。参与者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的同时,也希望能从互联网世界获取自身所需要的信息。移动互联网的互动性特征,意味着“人人都是记者”的时代很快就将到来。这让传统纸媒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毕竟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人们对传统媒体的依赖程度会越来越低。

移动互联网还将对政治、教育和全球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除了拉动新一轮技术经济的增长,移动互联网更广阔的意义还在于,它改变了人们生活、学习及工作的方式,给社会带来全方位的变革与冲击。这种影响将逐步从个人和家庭延伸到商务领域。由于移动终端普及率远高于个人电脑,因此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将大大加快整个社会、特别是边远乡村的信息化进程。这一点,对于东西部地区和城乡之间尚存在较大数字信息和经济发展鸿沟的中国而言,尤为重要。 (此文写作,多处参考了吕云发表于近日《广州日报》的同题文字,特此鸣谢!  文发20110622时代商报头版,此为原文,发表时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