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主义#大变革时代的黄金


创新是我们一直在谈的,最热门的话题。可惜的是在今天的中国市场上,真正的创新寥寥无几。

 

不能理解的是,那些复制4SQ模式的LBS企业们,到底有多厚实的脸皮和勇气,才能够表情坦然的在各个论坛与沙龙上大谈特谈创新。团购模式也同样如此,SNS社交网络又何尝不是如此?

 

往好的方向上去思考,也许是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创新”二字的真正含义,这要归罪于中国蹩脚的应试教育,以及国人为了发财梦而经常产生的“怀疑搁置”心理。其实,很多时候,停下来思考几分钟,对自己提几个简单的问题,就会明白,其实我们什么也没创新。我们只是把各种鬼子的东西复制到中国市场,再通过本土化得经营而建立起新的企业。这不是创新,这是对创新的侮辱而已。我们并没有创新,而是在扼杀创新精神。如果单单依靠复制以及老外还不能深度理解的中国潜规则,建立起一个新的企业王国,那么这家企业王国到底能走多远呢?其实很多人最初对成功的定义,就是拿到风投和融资。这种现象,有的时候过于明显。企业创始人团队在宣称我们已经获得风险投资的时候,往往是面带成功喜悦,就我来看,由于前途一切未知,仅仅以复制而塑造的企业,在拿到风投的时候,反而应该一脸愁容,因为并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钱,只能让你坚持的更长,长到有人真的创新了,你还有机会去复制。

 

这就是中国今天所面临的悲哀,一个31岁的我,想要出微薄之力去改变却又无能为力的悲哀。

 

如果上述的论点,你能够认同50%以上,那就足以激起对“创新”二字重新审视的决心。

 

创新主义的背后,实际上应该包含几个非常重要的规则,唯有遵循这些规则,才能真正走上创新主义之路。它们包括: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万事持有的怀疑态度,坚持不懈的实践精神。

 

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是能够采取创新行为的根基和原动力。这么说大多数人是认同的,但是回到自身的时候,又往往忘记审视自己的初衷。很多企业创新的根基和原动力,来自对资金和利益的追求,虽然这是人性本质的一个组成部分,却对创新没什么好处。很多企业创新就是为了获得投资,获取利益和利润。很多老板是先听说某一领域被风险投资热捧,随后才开始进入该领域,他们找到合适的人员,对他们说,我要一个某某模式的东西,做出来,好获得风投。这不是创新。这和你看到隔壁家杭州包子卖的好,自己也开一家,本质上没什么两样。当风险投资进入的时候,实际上,目的大部分已经达到,下一步不是如何创新,而是如何获得下一轮的投资。在这样的经营策略下,企业难有真正的创新精神。我们看到的真正的创新,从FACEBOOK到苹果,本质上都是要创造最有价值的产品或者服务,它们必须要求自己不断的创新,做别人没有做过,却有极有价值和意义的事情,才能继续推高自己的估值。而那些跟随他们的复制者们要的,只是逐步的复制-等待-再复制的模型。他们不关心真正的创新,只关心真正的效仿和如何通过效仿在市场中分一杯羹。(这里还有一个关键,就是互联网时代带来的全球化经济,在未来很可能会击垮这一模式,有机会我们再深入讨论。)

 

对万事持有的怀疑态度,是促使企业能够在未来获得真正成功的不二法门。很多人以为,追求和复制鬼子的产品与服务,不应该产生怀疑态度。他们在开发一个新兴功能的时候,其开发的核心根据和佐证是FACEBOOK这么做了,因此这是对的。听起来,这很合理。但是,我不得不说,这是狗屁。如果我说,一个企业的成功不仅仅是依靠于他们创建的产品和服务,同时也受到当时大环境因素的影响,那么很多人会同意。如果这个论点同意,那就让我们反过来的看,是不是仅仅是依靠复制成功者的功能就能和他们一样保持成功呢?聪明人都会回答,当然不能。一个新的产品横空出世的时候,在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也在改变着当时的市场环境,而这些市场环境变迁之后,再推出同样产品的跟随者就变得非常的危险。这也就是,为什们我们国内的这些山寨们,往往都面临着业务模式和发展方向不清,盈利能力有限的困境。虽然这些困境在真正的创新者中依然存在,却仅仅只产生了更少的怀疑和焦虑,这真是件值得深入思考的事情。模仿者在中国还能取得一些成绩,为什么?我认为那要感谢天朝大型局域网的存在。让FACEBOOK和4SQ等优秀的业务无法和最终消费者进行沟通,因此,我们只能通过山寨产品来解渴。但是,关键的问题是,什么才是FACEBOOK最有价值的内核?我认为是FACEBOOK领先业内的创新精神,而跟随者如果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那么实际上就不可能真正的成功。因此,对于任何的创新企业来说,我们都不能一味的崇拜与跟随,而是要明白,企业核心价值应该是创新精神而不是产品或者平台。否则,终有一死。(当然,今天,想要去建立如三井集团那样百年长青基业的创业者寥寥无几,因此,他们可能也不会考虑如此长远的事情。;)创新精神的核心,就来自于对现有体制、产品、服务的时刻的质疑。如果我说FACEBOOK都在不停的质疑自己的道路上逐渐诚征与完善,你一定会相信,那么既然如此,跟随者为何不想方设法变成超越者呢?我们应该问自己,除了效仿它们,我们还能做些什么?我们也要质疑的是,是否一味的效仿就能真正成功?

 

最后坚持不懈的实践是创新主义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做一个创新主义者和一个行业评论家之间的差异就在这里。风险投资的朋友会抱怨看过的项目很多,不乏好的想法,但是对想法的实施过程却没有明确的计划,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实际上,很多人善于提出创意想法,但是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又缺乏实现的能力。我觉得,我个人也会有这样的情况,由于过往的经历通常是在策略策划层面形成想法,而缺乏实际的工作跟进经验。因此大多数时候,我也更像一个评论员而非运动员。这是我正在要求自己改进的地方,一切从东奔西跑做起,在脑海里规划一个长期的目标,再从眼前的事情一点一点去积累,每天做出一点改变。这应该会让我更接近一个创新主义者,而非夸夸其谈的行业评论员。

 

回到最后,清理一下思路,什么是创新主义者的军规?那就是让不可抑制的求知欲驱动,对万事万物保持怀疑态度,从不盲从,并持之以恒的坚持实践,从而创造出全新的事物。

 

今天的中国为什么需要创新主义者呢?说的严谨一点,创新主义者才是在未来的大变革时代中,能够为社会和国家创造真正财富的人。只有他们才能让自己的国家、企业、团体,获得与竞争对手相对的竞争优势。说的通俗一点,就是每个有识之士的天朝子民,都TM不愿意做鬼子的跟屁虫,在鬼子背后以效仿来换生存。你见过天桥把式的耍猴人吗?猴子模仿人的动作栩栩如生,因此获得了食物和奖励。这是观众的喜剧,也是猴子的杯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