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有底线投资别灰心


  市场的大跌让各路投资者亏损累累,而且宏观调控丝毫没有减缓的预期。通胀之后是严厉的调控,严厉的调控之后是企业经营业绩普遍下滑,似乎到处都充斥着坏消息,整体A股市场经过我们这两个月的研究和挖掘发现,不是因为基本面恶劣,而是投资两难的问题也在困扰着大家:价值低估的公司像香烟屁股一样毫无拥有的价值,因为没有成长型;而高成长的公司不是在景气高点就是估值高点,价格存在向下修正的空间——股价高企透支了投资空间,只有等价格下来才有机会。

  不过大家也未必一定要为股票不涨而痛苦,在保留现金的前提下,股价下跌未必不好,一个价值5元的东西卖到20元,本身就是对投资者的敲诈勒索(创业板和中小板高价发行不就是这样吗?大批股票跌了一半,应该还要跌去一半才回落到正常的合理价值区间,不管是成长的还是价值的,现在股市的报价都远远不值得)。如果我们20元买入,不过是希望今后有人能在30元或者50元接手,那谁来做这个冤大头呢?

  现在股价的剧烈调整是有合理性的,也不仅仅是宏观政策的问题,宏观紧缩不过是把过去多发出来的4万亿收回去,按照现在调整存款准备金的方法,每个月多收4000亿,加上前面五次每次多收3000亿元,就算前面上调的仅仅是对冲了外汇占款,现在开始起算收紧4万亿过剩的货币),最难10个月也就收完了,何况未来还有三到五次上调,那么后面收紧货币是加速的,也许3-5个月就收完了。我们大概估算9月底10月初这一轮紧缩基本就到位了,宏观政策就恢复常态了(说不定还有放宽的预期)这一点是非常肯定了,因为全球都在紧缩,紧缩预期的叠加效应会在2-3个月中充分释放,最难的就是未来的7、8和9月三个月。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到最后90公里是最最难耐的,但度过一天,该跌的一天就少去了。

   难以忍受是应该是心情,但不要因为心情改变观念。按预期买卖是交易,按事实买卖是投资。现在我很明确的一个事实就是,宏观紧缩只不过是让中国的资金供应恢复常态,而不是要把经济搞死,而不是要回到20世纪60年代,50年代;正常的经济秩序不会被打乱,在调整中合理地修正投资的方向和标的。这种时候能够打通上下游产业的企业就可以获得比较好的生存空间,比如说能够打通煤炭资源和化工的煤化工,能够建立林木板一体化的企业,能够开展储运业务的煤炭,能够有种植、纺织和服装一体化的企业,能够从事生产和设备服务一体化的企业等等。笔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