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议QDII的产品设计


简议QDII的产品设计

 

      自QDII出现以来,产品设计的成熟度和种类的多样性,已经在短短的三年多时间里覆盖了A股基金在过去十多年时间里走过的路,并且正在与A股基金形成一种很好的相互参照之势。不过,尽管如此,还是有一些公司在QDII的产品设计方面表现的不够成熟,或者说是有定位的偏差。本文认为,一只良好的QDII产品设计,至少应该包含这样三个因素:

      第一,纯粹面向海外市场。设立QDII,就是要给广大投资者一个可以投资于中国内陆以外国家和地区证券市场的机会,因此,QDII的投资范围应该是属于中国内陆以外的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从风险这个层面来看,中国内陆市场和内陆以外的市场在很多方面应该是完全隔离的,这样就等于是给广大投资者提供了一种良好的资产配置对象。这也是发展QDII的初衷之一,相关产品应该是QDII的主流。

      由于种种历史的原因,有一些较好的中国内地企业到海外去上市,相关的投资机会也因此存在。不过,无论是从什么样的角度来看,这些上市公司都不是海外市场的主流。那么,相对应的,以此为主要投资标的的QDII也不应该是主流,更何况其在很多方面的风险与内地市场紧密关联。

      第二,适度聚焦投资标的。海外市场并不是一个市场,而是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的总称。现在,QDII可以投资的范围包含了超过40多个已与中国证监会签署了双边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的国家和地区的证券市场,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空间。按照当前国内每家基金公司平均30名投研人员的基本情况来看,要研究好海外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我们每家基金公司至少需要1000名投研人员。现在,很多发行了QDII的基金公司,相关的专职投研人员基本上都是个位数。

      鉴于QDII投研实力的绝对薄弱,相关产品的投资方向定位就应该窄小一些,不一定非得要关注全部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这既是现实的必须,更应该是理性之举。表现在具体的产品方面,就是要每只基金都要有明确的、范围不是很宽的投资方向,如或为顶级消费品,或为黄金,或为亚太,或为欧洲,等等。

      第三,可以借鉴的被动投资技术。在国内最早的四只QDII中,我当时最为推荐的就是南方全球精选配置,理由就是该基金的资产组合中主要是海外基金,尤其是ETF。现在,这种做法已经为市场广为效仿,甚至有了FOF,此次的富国全球对此也有关注。这种产品设计定位,本质上也是在替代性地弥补国内基金公司对于海外市场的投研实力短板,毕竟研究基金比研究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市公司要便捷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