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盘一点点的下跌,都牵动着投资者的神经。在痛苦地忍耐了2个月之后,不少人再也受不了折磨,盘面稍有波动,就会痛下决心、割肉离场。媒体上、股民间,到处充斥着悲观情绪,看空到2300点甚至1800点的大有人在。当初我在4月中旬大胆看空时,激进的观点被无数人怀疑。结果残酷的下跌持续到现在。但是,到了这个位置,当普天下人变得悲观时,我反而觉得利空被无限放大了!市场的转机,也许正在酝酿之中。
大部分悲观派人士,并没有从基本面考察,更没有前瞻性思维,仅仅是见跌看跌的骑墙而已。他们看跌,是因为市场跌了。跌到哪里?只好从技术上寻找所谓的“支撑位”。而一旦他们划定的这个“支撑位”破了,又会重新找出一个。以此推断,在下跌的过程中,会有无穷多个“支撑位”。盲目地相信技术,是中国股市的悲哀。
当前,银行和地产股的动态市盈率不足8倍,已经处于历史绝对低位,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还要低。这样的价格,早就超额反应了利空因素,还能再跌多少?煤炭与有色板块固然还有差距,但也仅仅是一步之遥。我在《当前最大的任务是找到心仪的成长股》一文中分析:极端情况下,较去年底部有所抬高的煤炭和有色如果再次下跌,对于指数的影响也较为有限,充其量也不过20%的空间而已,大约可以让上证综指下跌6%。相对于未来无限上涨空间,如此之小的跌幅完全可以承受。中小板静态35倍和创业板44倍市盈率确实不低,但是,如果我们能够从经济转型(国退民进)的大角度来看问题,就会明白,未来十年依然是小盘股的天下。动则以历史上“非牛即熊”的特征来对待当前的民企指数,显然过时了。中小板指数将继续运行在大的牛市格局中。创业板指数的崩溃,反应的是一级市场的过度包装问题,而非二级市场的估值。看清楚这个问题的实质,就不会被表象所惑。
我在上一篇文章对6月中下旬趋势的分析依然有效:“最大的可能是,部分业绩下滑或显著低于预期的小盘股、题材股继续下滑,而蓝筹反复震荡。各大指数的表现是:上证指数将在2600点以上频繁震荡,深圳综指和创业板指数创出新低。”迄今为止,没有新的证据支持我改变看法。央行货币政策的超调固然出乎意料,但这是中国央行“新手开车”的一贯特征:猛踩猛刹。明了这一波下跌主要是货币政策超调所致,就会前瞻性地看到,一旦货币放松后市场所酝酿的巨大升机!
当然,短期而言,曙光尚未出现。我在周四的微博中指出:行情转折需要两个条件——中报公布或者政策放松。目前这两个条件还不具备。因此6月下旬,股市还将经历反复震荡,不排除两大指数创新低的可能性。只是,对于大部分蓝筹股和成长性股票而言,一旦创出新低,反而是买入机会!在此过程中,投资者需要做的依然是防范题材股回落和业绩下滑导致的价值回归风险。
公告:由于临时性事情,原定于6月下旬在上海举办的报告会将推迟到7月下旬,感谢各位博友的热情报名。届时具体时间、地点将提前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