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收紧银根,也要降税减负


  尽管政府努力控制流动性与物价上涨,但5月份CPI的增速还是较4月份5.3%的同比涨幅更快,创下了近三年来的新高,同比上涨了5.5%。此数据一出不到两天,央行随即宣布从6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本次上调后,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将达21.5%,再创新高。按5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76.73万亿元计算,本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将直接冻结3836.5亿元流动性。这是央行年内第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是自去年10月份以来,中国央行4次上调基准利率,8次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然而,通胀似乎还没有停止的迹象。

  导致中国通胀的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货币发行过多。据统计,2009年底,我国GDP规模是1978年的92倍,但同期,广义货币供应量M2却是1978年的705倍。通过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或者升值本币汇率,把过多的流动性赶回银行,几乎是唯一可以行的办法。不过,通胀好像一只猛虎,出笼容易返笼难。更大的问题在于,驱赶老虎,容易伤人。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中国的经济正出现逐步放缓的迹象,5月份工业产出同比涨幅放缓至13.3%,低于4月份的13.4%。此外,零售销售同比上涨16.9%,也低于4月份的17.1%。中国经济有“硬着陆”的危险,滞涨的出现并非空穴来风。

  由于银根收缩,市场的利率早就超过20%,有的地区甚至达到30%,大大高于大部分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面临资金短缺、融资困难、汇率升值、资本、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风险,大量企业倒闭关门。尽管央行也看到了这个问题,开始对中小企业实施贷款倾斜的政策。这个政策有多大的效果,能惠及多少企业,还有待于观察,然而只能有助于一部分中小企业的苟延残喘,而不能帮助其扭转颓败的业绩。中国是税负痛苦指数排名第二的国家,仅次于法国,有调查表明,如果完全按照国家现行的税收制度纳税的话,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者会倒闭。在收紧银根的同时,减税,实为上上之策。

  笔者近日看到这样一种言论,认为这次存款准备金率的再次提高很可能成为压倒房价的最后一根稻草,对此笔者不敢苟同。从近日的股市大跌,可以预料,央行在不久的将来可能加息,也不排除继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这些货币政策当然会对房价形成压力。但是,中国的房地产与中国的经济发展关系密切,周期大致同步,如果出现滞涨甚至经济调头下行,房价当然也会跟随下行。然而,如果真的出现这种状况,大部分企业的经营状况出现恶化,大部分人的收入水平受此影响,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大增,即使房价下降了,又有多少人愿意购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