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快增长or慢增长


 

中国有句俗语,叫“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还有句话叫“近水楼台先得月”。两句话按照同一个意思理解就是,干哪行,吃哪行。不久前大旱,洞庭湖几近干涸,这让靠水为生的渔民一度面临窘境。而国家统计局一向被认为是“清水衙门”,却被舆论怀疑有人“靠水吃水”,干着“卖数据”营生。

由于统计数据对股票市场影响巨大,谁若提前获取数据,谁就可以取得巨额利益。一段时间以来,媒体常常“准确”预报消费价格指数CPI,这让社会舆论不免怀疑统计数据被提前泄露。据说在舆论压力下,国家统计局已经着手清理“内鬼”。

到底是否有统计官员卖数据,尚无定论,但生活中的确存在着分析师打听数据的实情。有需求就会有供给,有市场必然有价格,因而统计局如果不希望自己“被卖数据”,那还真得给公众一个交待。

对分析师而言,准确的预测会影响自己在市场中的排名,进而影响自己的身价。这也让人怀疑,那些经常“准确”预测的分析师是否也是数据的买家。

不管怎样说,数据是重要的。中国A股指数连创新低,就是纠结于经济数据和数据背后的政策走向。

5月份经济数据刚刚公布,主要国家经济状况都差强人意。中国消费价格指数CPI再创新高,意味通胀压力犹存。代表GDP走势的工业增加值同比指标连续两个月下降,早些公布的先行指标购买经理指数PMI连续回落,央行公布的货币和信贷增速也都回落。各种数据表明,经济放缓趋势明显。面对放缓的经济走势,近来市场担心中国经济存在“硬着陆”可能。

经济走缓是事实,但出现“硬着陆”可能性不大。

首先,经济走缓是宏观调控结果,是宏观政策期望结果。由于去年以来中国通货膨胀严重,经济也出现过热状况,中国不得不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并同时减少政府新开工项目,这使得经济增长出现放缓状况。有经济学家按照目前工业增加值增速推算, GDP年化增长率应在9%以上,因而,目前工业增加值增长减速,并不意味着经济大幅下滑。

其次,对中国经济至关重要的投资保持相对稳定。在连续两个月回落后,5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比4月增长1.02%。从施工情况看,前5月固定资产投资以在建项目为主,新开工项目仅增长6.3%。这一方面说明投资相对稳定,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政府可以随时批准新项目上马拉动经济。

从经济数据看,宏观调控取得一定成果,经济并不存在“硬着陆”可能。

市场对经济的担心,更多源于对经济增长率变化的不适应。长期以来,中国经济以两位数增长,一旦经济下降到两位数以内,就担心出现滑坡。事实上,国际金融危机后,国内外经济形势已然发生较大变化,由于外需下降,传统依靠出口导向的增长必然受到抑制。而在中国出现劳工供应结构性短缺后,经济增长已经从保证就业转向了保证质量方面。因此,降低经济增速,转而追求经济增长质量,就成为中国经济未来一段时间的必然选择。这意味着中国经济高增长局面已经成为过去,而稳定的“低增长”或成为常态。从快增长到慢增长,其实是全球经济“再平衡”和中国经济转型的必然结局。

中国经济当前主要问题是小企业在宏观调控中受到冲击,并在泡沫环境下退出实体经济,这将会影响中国经济长远发展。因而让私营经济成为增长主要动力,应成为结构调整追求目标。

当我们习惯了慢增长以后就会发现,以中国第二大经济体的体量看,9%的增速已经就是较快的增长了。适应慢增长,享受慢生活,或是中国人未来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