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6】养老地产慢热


     6月19日,父亲节。

    “老有所养。”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速到来,曾不为人知的养老地产成为了炙手可热的香饽饽。业内人士表示,万科、保利等房地产企业、各类投资基金与保险资金,养老地产的战国局面已经初步显现。然而在这个远未成型的庞大市场面前,多数企业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发展模式的不明确、收益率的不确定,相关政策法规的缺失,将给养老地产的发展前景带来诸多变数。

老龄社会推动地产转型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当某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总人口数的10%时,就步入了老龄化社会。据武汉市民政局数据显示,预计到2015年,武汉市老年人口将达到160万,占总人口数的17.6%。

    目前,武汉市各类养老机构(含城镇公办养老机构、社会合办养老机构、农村福利院)也只有220多家,每百名老人拥有床位数2.23家,也就意味着只有2.23%的老年人能够到养老机构享受养老服务,而其余97.77%的老年人不管是情愿还是出于无奈,都只能选择在家庭或社区养老。据《武汉市养老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养老机构空间布局规划》显示,“十二五”末,全市90%的老人在家庭养老、5%的老人在社区养老、5%的老人在机构养老,全市各类养老机构的床位总数达到8万张。

    全国工商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认为,“中国老年人群上升的速度不亚于城市化的速度,老年公寓在国内属于稀缺产品,如何解决这块刚性需求很重要。”50岁以上的人群拥有人生最高的财富净值,他们居家养老的住宅需求正在成为房地产行业新的转型领域之一。 
万科保利等积极布局
    已有的先行者中,房地产开发企业是绝对的主力,面对外在的竞争,他们正在加紧拓展的步伐。

    2010年以来,面对一波又一波的宏观调控,国内的房地产企业,尤其是行业龙头更加注重紧随行业调整节奏,尽量超前抢占市场,一些曾经不被关注的房地产领域也因此逐渐被房地产企业所重视。其中,潜力巨大的老年地产市场正逐渐受到了地产开发商的关注。

    去年年底,万科高调宣布养老地产已成为旗下业务版图的新分支。在万科内部会议上,万科总裁郁亮要求万科北京、上海公司在两地首先探索突破养老地产的成熟运营模式,而利润率问题,万科当下并不是很关心。

    早在2008年,保利地产已涉足养老地产研究,完成了《养老地产开发模式研究》、《保利地产养老设计标准》,上海西塘安平老年健康生活小区正在开发建设。保利房地产(集团)副总经理胡在新表示,中国有13%的人是60岁以上的人群,差不多有1.8亿人,养老地产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此外,华润置地、绿地等在内的多家开发商高调宣布开拓老年地产,合众人寿、泰康人寿将在武汉大举开发养老社区。

三种盈利模式仍待探索
    尽管前景看好,但养老地产目前面临的诸多问题依然突出。

    全经联养生养老地产委员会秘书长陈宝存表示,天津有个项目,拿了6000亩地,总共却只设计了60个养老公寓床位,很明显的“挂羊头卖狗肉”。

    “就实质来说,养老产业中的地产并不是盈利的载体,而后期运营服务才是企业持续追求的利润点。”有业内人士指出。
    正是由于目前是养老地产发展的试验阶段,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开发模式呈现出混乱的局面。“一些开发商打着养老地产的旗号,实际上就是低价圈地,然后卖住宅。”业内人士表示,不过,排除上述缺陷,“销售”模式的优点在于资金回笼迅速,模式复制成本低,将会是房地产企业考虑的重点。

    模式之二则是“销售加持有”的方式,可以回笼资金,另外一方面可以推动政策获取后期运营的持续收入。据悉已有房地产企业开始了类似操作;模式之三则是会员制的“综合地产型”模式,其赢利主要依靠会员制收益以及综合服务收益。

全球视野》》

养老地产的美国经验
为“55+”人群服务
    在美国,“退休社区”是老人退休后的一种住房选择。

    1995年,美国颁布的《老年住房法案》,明确老年社区的定义:房屋是为55+老年人提供和使用的,至少80%以上的住房内有55+的老人。据了解,此类“退休社区”只能卖给55岁以上的老年人,总体房价比市面一般住宅低30%。

    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有一座拥有4.4万老年人口的“老人城”——太阳城,是美国目前最大的退休社区。

政策的扶持

    对老年人和老年住宅的补贴和税收优惠,成为美国养老地产发展的重要支柱。

    在美国,地方政府乐意花钱支持养老地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让老年人进入养老院的政府支出,远远低于让老人在医院中被看护的费用。而美国各州的优惠与补贴的多寡,也成为开发商确定项目位置的重要因素。这样的动力和机制,在我国仍然缺失。

    养老地产发展的另一个背景是城市化的红利和“以房养老”的可能。由于中心城市房价的上扬,使得一些退休人群可以卖掉中心城市的住房,去自然环境优美的城市购买住房或获得养老服务。

    华高莱斯国际地产顾问城市研究部总监夏连珠介绍,如果美国的中产阶级退休后,从大城市迁至“退休社区”,生活成本将降低20%-50%。

推力与引力
    “退休社区之所以在美国流行,与美国人的文化和传统观念相关。亚洲人更注重家庭关系,而美国人更重视个人独立和个人价值。然而最根本的还在于“经济的推力”和“社区的引力”的双轮驱动。”夏连珠表示。

    所谓“经济的推力”,是指在美国,一个人退休后的总收入,须达到退休前收入的70%,晚年才有保障。而事实上,美国的中产阶级退休后,收入只能拿到退休前的一半上下。因此,美国中产阶级很大部分老人退休后,选择生活成本更低的退休社区。再比如,住在“退休社区”的居民,只要加入协会,两口之家每年只需交纳432美元,就可享受7个娱乐中心和130多个俱乐部的所有设施。

     所谓“社区的引力”,以“太阳城”为例,其中有13个不同区域构成:1个医院、2个康复中心、1个活跃老人社区、1个老人公寓、2个持续照料社区、2个辅助生活社区与4个混合社区。“太阳城”,是可以让老人实现年轻时未曾实现的职业梦想。比如,担任老年大学的教师,当警察,当厨师等,就像现在国内流行的儿童职业体验一样。

专家观点》》

“老龄化问题的应对和解决,不仅关系到老年人是否能老有所养,也关系到老年人的子女,更关乎整个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 朱中一

“老年住宅地产市场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同多年前保障房所面临的问题是一样的。不是开发商不愿意做,而是开发商看不到好处。”
——梁开建筑设计事务所执行合伙人总经理、总建筑师 开彦

“开发商巨头、险资、国企进军养老地产消息不断,但围观者多,实干者少“投资成本太高”“还找不到商业模式?”都是开发商的犹豫。中国养老地产刚启动,哪有这么多成功案例看?自己研究市场,边摸索边干更可行。”
——阳子企业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总裁 鞠川阳子
他山之石》》
日本:适老化建筑改造关注细节

    在日本,90%的老年人选择在家养老,日本住宅多为两三层的独立住宅,在这里面的老年人有房屋所有权的大概占85%。

    以针对轮椅老人的建筑改造为例,在有榻榻米的建筑里,采取了可移动的榻榻米,增加房间的机动性,并在浴室、卫生间上采用一条直线的改修,方便升降椅来回穿梭于这几个房间。在日本,为了方便穿脱鞋,玄关也会有高低差,针对这种情况,就出现了玄关处加把手和脚下增加照明的改造,家里有腿脚不方便的老人,其住宅甚至安装可以坐在椅子上上下移动的升降机。

    2000年日本就推出了护理保险制度,将不同程度的老年人分级,实行差别护理管理。例如在一栋10层的老年公寓中,7-10层为比较健康的老年人住宅,虽然有管理员长期在里面,但并没有设置护理服务,而6层以下则是专门为需要提供护理服务的老年人准备的。

台湾:老年生态住区受热捧

    在我国台湾地区,会看见风景如画、设施高档的生态酒店区,而现在这些地方的入住者往往都有年龄限制,不到60岁不能入住。

     在台湾淡水,就有这么一处养老社区,常年都需要排队才能入住。这所完全由民间机构经营的老人住区,感觉像来到了一座五星级饭店,目前共有300多位老人在这里养老。

    这个养老社区规划的多为30-60平方米的套间。社区内设有无障碍空间,特地挑选无锐角家具,并安装了中央监控系统,每个房间还有生命侦测器。在服务上,则提供住家清扫、休闲旅游活动、养生餐点以及衣物送洗,甚至包括邮件代发等细致入微的酒店式服务。在健康管理方面,提供24小时护士服务,医生每周驻诊等。

来源:武汉晚报  记者 杨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