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项区别对待投资股比的政策(二)
如果对比新能源汽车中“常规与非常规”两大零部件板块的技术发展水平,至少可以这么认为,只有为数不多的国内自主品牌企业敢说,其已掌握了部分“常规类”零部件的核心技术。因此总体而言,对跨国公司的技术引进依存度依然较高。但对于“非常规类”汽车零部件,则完全是另一种状态。比如在本届上海车展期间,比亚迪总裁王传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比亚迪希望能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领跑者,并已赢得了世界汽车巨头的认可和合作”。王传富认为“比亚迪目前已经完全掌握了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控系统这三项电动车的核心技术,并且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和完善”。目前北美成为比亚迪电动汽车海外推广的重要市场,并于去年5月在美国加州成立北美总部。F3DM已于去年12月率先在洛杉矶住房局投入使用。今年1月第一辆比亚迪e6通过荷兰认证机构RDW的单车认证测试,成功上牌。其实就电动汽车的“三电”关键核心技术而言,达到比亚迪水平的并不在少数。当然这些企业可能只是分门别类专攻其中的“一电”,不如比亚迪如此全面。
其实在这道“股比设限”的所谓“禁令”中,从严格意义上来讲,真正能够明确界定区分“常规零部件”与“非常规零部件”的项目,只有动力电池、正极材料、隔膜、车载与非车载充电设备,及电池管理系统(BMS),再就是目前尚未普遍开展研发的燃料电池系统相关零部件。至于“规定”中的车用DC/DC,大功率电子器件等,其原来就不属于汽车零部件行业,只需在国内采购就可。其它诸如电机、电动空调、电制动、电助力转向、轮毂电机、怠速起停系统等均在“常规与非常规”中难以界定。许多外资企业本身生产的产品就具有很宽泛的系列化和外延性。其产品的技术进步也具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比如同样是生产电机的企业,为什么就不能生产轮毂电机?其工作原理和构造基本相同,技术发展方向都在追求较高的功率密度、轻量化和小型化,只不过在电机的设计和车中装配位置、用途不同而已;电动空调只不过与传统的汽车空调在驱动方式有所不同,将驱动力由发动机改为电动机,从而使空调工作稳定和节能。诸如此类的项目,如电制动、电助力转向、怠速起停系统等等,在本届车展中跨国企业的展台中都已有展出,这又如何能禁止他们在中方股比达不到51%的企业中生产和销售?显然在法理和操作层面上均难以做到。
而另一块全新的非常规汽车零部件则是明确属于“设限”项目。实际上这些“三电”关键零部件,国内自主品牌企业已经做得有声有色。如珠海ATL、湖州微宏、佛山精进、深圳科陆、安徽力高、深圳景佑、宁波海天等许多企业。说实在的,即便是有外资想参与合资,这些企业也不一定有太大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