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花浇根 用人用心


浇花浇根  用人用心

 

企业发展靠什么?靠人。靠什么人?靠训练有素、忠诚度高和责任心强的人。现在企业员工离职率高,其主要原因工作缺乏成就感,看不到职业发展方向,物质回报和精神回报不尽如人意,看不到未来的成长空间。要对员工离职进行分析,是正常流失,还是不正常流失;同时提醒自己是不是还有漏网之鱼——潜在的流失;我们哪里做得不好,是员工的待遇问题、晋升问题、评价问题、同事关系问题,还是员工不能吃苦。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要细分,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现在很多企业陷入了用人怪圈:一方面,抱怨企业引不到优秀人才,于是更加信奉“拿来主义”,用更具诱惑力的待遇挖别人墙角;另一方面,担心企业员工流失,于是人为的设置障碍,抬高员工离职的门槛。这样的做法是急功近利的表现,换不来员工的忠诚度和责任心。中国人信奉“士为知己者死”。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已经证明,以“力”服人只能使人慑服,以“财”服人不过使人折服,以“德”服人才能使人信服。因此,企业家要学会“识人、爱人、用人、育人、引人、聚人”,更多地利用文化的力量,营造强大的“磁力场”,构建企业与员工和谐有情、共同发展的发展氛围。

要让员工得到敬重。你把每个人当做好人,每个人就真变成了好人;每个人都希望世界变得美好,世界就真的更美好了。人,除了工作生活外,还需要尊敬,对人的尊敬是信任,人被信任了,才会有责任感。信任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员工在企业工作,感觉如沐春风、如鱼得水,这就有了前进的动力。如果每个员工都成为或都渴望成为企业的各级管理者,那你的企业就具备世界一流的核心竞争力,而且,你的竞争力其它企业不可复制。

人的快乐来自于内心,真笑也来自于内心,人不幸福,不可能真笑。笑能传染,抱怨、不快乐同样也能传染。所以,沟通最重要。管理者与下属的沟通,也许只要一个赞赏的眼神、一句善意的问候、一段随意的闲聊,便胜过千言万语,能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人与人之间能够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心灵之花需要用真诚和关爱来浇灌。

要倡导员工职业精神。什么是职业精神?就是不仅把份内的工作和喜欢做的事做得很好,更能把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做得比任何人都好!一个有这样精神的人,即使你看不起他的职业,你也不能看不起他!建国初期的劳模时传祥就是这样的人,他与国家主席握手的照片被历史定格,并永远铭记。

企业倡导职业精神,就是要倡导员工认同企业发展愿景、核心价值观,要喜爱和专注于自己的职业,要具有事业心和责任感,在不同的岗位都能干出非凡的业绩。所以,我们要保持企业核心人才队伍稳定,必须加强人才梯队建设,为企业的未来培养人才,特别是培养具有职业精神的职业化人才。

要培养员工职业技能。人都是独特的,人的成熟需要不同的实践和经历。真正让人成熟的不是岁月,而是经历。人就像种子,在一种土壤里会生根发芽,换一种环境也许就长不起来。只有经过工作、生活的磨练,并且坚持学习、善于总结的人,才会不断进步。学习的真正目的是增加人的幸福感,同样,有了技能也增加了人的幸福感。如果你抱着这种心态去学,就会越学越快,越做越好,越做越喜欢,越来越成功。

在企业,“传、帮、带”是培养人才的良好传统。师傅需要宽广的胸怀,不要怕徒弟将来会取代你,否则你也不是称职的师傅。世界上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人,每个徒弟学到师傅的90%,到了第四代90%×90%×90%×90%=65%,到了第五代就只有59%。徒弟就是师傅的“产品”,徒弟的“质量”要在使用中接受检验,师傅必须保证徒弟的“质量”,而且有些“质量”问题,比如徒弟的品德,师傅要终身保修!

人才的培养永远是一个大问题,特别是技工人才的培养,需要营造员工的学习氛围,健全完善的培训制度。我们企业参加了全国电缆行业操作工技能竞赛,连续两届都取得优异成绩,产生了行业技能状元。其实,员工个人的成功有偶然性,我们的人才培训机制才是保障,必然会催生更多的行业状元。

要正视激励的作用。企业用人不能光用别人的手,别人的脚,要善于用别人的脑。人最值钱的是大脑,大脑能创造、能解决流程和制度不能解决的问题;同样,不受控制的大脑、叛逆的思维也会对好的流程和制度造成更大的破坏。不同的管理方式,源于对人性的不同假设。任何管理都需要激励与监控,好的管理一定是激励为主,监控为辅,这样才能让大部分感到被信任。聪明的管理者能让员工的大脑为他工作,当一个员工拥有主动的思维、创新的思路,而不仅仅是上级命令的执行者时,他就是一个管理者了。

有时候,我们不能总是只能自己干,不会用人和培养人,下属跟着你,也没有大出息。在企业,骂你,批评你,说明重视你;骂你、批评你,你才能进步。人都不傻,需要被提醒,胜于被教育。表扬是一种激励手段,批评则是一种管理艺术,优秀的管理者一定能够将这两者运用得娴熟自如。

关于激励,有人做了形象的总结,就是“拍肩膀、给机会、多奖励”。对成长型员工,要拍肩膀鼓励;对可造之材,要给机会锻炼;对员工的生活需求,要舍得花力气去满足。员工在企业工作,有了待遇保障,有了培训机会,有了职业发展通道,并且得到应有的尊敬,必然会报之以全身心的投入。这样的企业才会无往不胜。

管理是一门科学,管理更是一种艺术,对人的管理更是一种高超的艺术。就像绝世的艺术作品,其至高境界是“心神合一”。管理者要学习艺术大师,拿捏每一个音符,把准每一段节奏,从而演奏出一曲优美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