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陕西省平利县老县工业园区生产建设快马加鞭。工地上施工车辆往来穿梭,车间里生产机器声音轰鸣,工厂企业都铆足干劲冲刺“双过半”……整个工业园区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
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立足镇情,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发展工业经济,工业反扑农业,以工促农带动农业主导产业和三产服务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发展思路。依托区位交通和文化资源优势,以老县新型材料工业园区为承载,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服务机制,走出了一条“引凤筑巢”发展工业、引导农民就业致富的强镇之路。2010年,招商引资2亿余元,发展规模以上企业9家,工业经济总值达到8亿元,带动农民就地进厂务工1200余人,全镇农民人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09元。
优化环境,把政策作为招商引资的“吸金石”
首先从制度入手,着力优化政策环境,努力为招商引资和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组织协调、镇村齐抓共管、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着力在优化政务环境、投资环境和创业环境上下功夫,全力打造最优质的经济发展环境。实行党政领导干部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出台了招商引资奖励办法,推行绩效考核机制。好政策、好环境带来无限商机,许多外地投资商慕名而来。仅2010年,该镇招商引资4个,新上企业3个,投产运营企业2个,在建企业1个。睿恒公司、昊华等一批现有企业正准备着追加投资,扩大规模。
改善设施 用硬件铸建筑巢引凤的“聚宝盆”
为营造一个让客商投资放心、经商安心、生活舒心的良好环境,实施“筑巢引凤、基础先行”的战略,投入重资,开展了以通讯、水、电、路、桥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累计硬化通村水泥路59公里,启动了九米宽的工业园区道路建设,新建六座便民桥,先后完成集镇及主要工业村电力改造任务,完成了7个村的自来水工程,现代通信日益普及,固话和移动通信实现全覆盖。2011年,还聘请长安大学城市设计研究院对集镇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进行重点规划,将集徽派民居、娱乐休闲为一体,拉大集镇框架,提升了集镇品位,综合服务功能日趋完善。
转变作风,让服务成为企业发展的“稳定仪”
坚持把规范化服务作为改善投资环境的突破口,牢固树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事事关系老县形象”的环境意识,树立优化服务理念,推行“阳光政务”。对新上项目实行领导包抓责任制,实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抓到底,实行跟踪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成功解决了花炮厂扩建征地、钡盐厂周边环境、弃渣场占地等问题。定期召开专题性会议,开展投资环境集中整治活动,先后对11起影响企业生产的典型案件进行了查处,成功化解了白芳与睿恒公司债务纠纷、钡盐厂劳动纠纷等。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和管理,引导群众自觉维护老县形象,树立“人人都是发展环境”的意识,营造了招商、亲商、敬商、安商的浓厚氛围。
以工促农,将实践变为农村发展的“助推器”
用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成功实现了养殖规模化、养蚕工厂化、林业生态化,改变了传统的以农业为主导的“一条腿”走路的单一经济结构,丰富了农民增收渠道。工业的发展带动了三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繁荣了农村和集镇的经济,带动了交通运输和餐饮服务业的发展,加快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目前全镇有1200多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在镇内企业就业。
同时,工业的发展带动了一批民生项目建设。集镇统建楼工程正加紧施工,河堤、人行道铺装和绿化亮化工程已全面启动,集镇供水工程即将实现供水,中心小学教学楼项目正在主体施工,老县集镇安置区将建成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的现代农民社区。一个“发展工业经济,以工带农,城乡统筹发展”的大好局面已经形成,让全镇党员干部群众在“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的实践中充满了活力。——中国工业经济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