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房山区政府看中了“便宜”的长阳国际城,设法截留了800套。接近房山区政府人士向记者表示,区政府认为这个房子卖得便宜,政府还要追加很多公共服务投入,如果面向全市卖的话,将得不到什么利益。于是,区政府就有意回购长阳国际城800套房留作己用,备“招商引资”之需。(《新世纪》)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既然名曰“保障房”,其保障的初衷当然不应落空,只有确保“保障房”真正惠及那些最需要保障的群体,“保障房”的名副其实才算是具备了起码的前提。从这个角度来看,假如“保障房”保障的并非买不起房的“天下寒士”,反而青睐起“豪宅名士”的话,显然是搞错了对象。
现实的情形是,保障房相比市场价格的优势,当然意味着不菲利益的分配与归属,引得各方逐利者纷至沓来,甚至不乏权力之手的干预和插足,也就成了家常便饭。相信在这几年时间里,还会有越来越多的保障房项目成为某些人眼里的“肥肉”。君不见,住着保障房,却开着奔驰宝马的现象,其实并不鲜见。当最该保障的群体不仅有可能买不起保障房,甚至连购买保障房的资格都遭排挤时,保障房是否正在沦为特权阶层的“福利房”,保障房究竟在保障谁?
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通过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我国解决了1140万户城镇低收入家庭和360万户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如果说过去五年是保障房建设进展迅猛的五年,那么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今年则是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进一步加速的一年。
面对保障房分配“富人往前冲,穷人靠边站”的尴尬局面,政府确实应该思量一下保障房所存在的问题了,特别是在目前保障房建设的关键阶段。事实上,保障房认购资格的认定本该有一套严格的程序,普通人要想混个资格,恐怕也绝非易事。然而,大量的政府机构人员及既得利益者却成为保障房的保障对象,说明保障房在资格认定和审查上肯定存在着相当大的漏洞。如何堵上漏洞,必须有所反思。
公平、尊严是两会上中央领导反复强调的和谐社会的核心概念,然而在中国房地产界正上演的这出残酷疯狂的闹剧又如何能体现中国人民的公平与尊严?保障性住房作为政府的推进“公平、尊严”社会发展的惠民政策,就应该严肃认真的执行下去,勇敢让老百姓来监督和听证。只有让老百姓参与到这件利国利民的大事中来,保障性住房制度才不会变成保障富人的悲剧政策,才能真正成为推进社会公平公正、还给老百姓生存尊严的民生大计。
“800套限价房”背后,如何体现中国人民的公平与尊严?
评论
2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