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三角纳入国家发展战略
湖南郴州与广东韶关、江西赣州山水相连、地域相接、人文相近,且都有红色旅游资源,被誉为“红三角”。湖南省人大代表陈荣伟建议,以“红三角”区域为核心,打造成全国有影响的、新的区域经济板块,湖南应和广东、江西一起,推动“红三角”区域纳入国家战略发展规划。陈荣伟代表提出了“红三角”区域的发展定位:依托人力资源、区位优势,打造承接东西部沿海产业转移的承接带和东西部产业的集聚地,汇聚区;依托南岭山脉及优良的生态资源,打造中国最大的生态休闲基地、红色教育基地;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打造南方最大的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基地,煤炭、风电、水电及煤电一体化等综合能源基地。
据介绍,“红三角”区域地处湘南、赣南、粤北,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南岭山脉贯穿其中,区域生态保护良好,森林覆盖率高,矿产资源丰富,现已形成矿产开采、矿产品冶炼、机械加工、木材加工、生态旅游等主导产业。“红三角”区域纳入国家战略发展规划,可辐射江西吉安、萍乡,广东清远、连州,广西贺州、全州,湖南衡阳、永州,总面积为1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为4200万人。
“‘红三角’区域若能成为新的区域经济板块,意义重大。”祖籍湖南衡阳、现任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秘书长罗百辉表示,如果将红三角区域作为重点区域经济板块来布局,一来可承接长三角、闽三角、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二来可加快东盟、北部湾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对接。
区域协调发展承接模具产业转移
广东省的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将区域协调发展作为该省四大发展战略之一。党的十六大也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南沙高新技术开发园副总经理邱家平认为,霍英东先生提出建立“红三角”经济区是一件非常有战略意义的大好事,体现了其高瞻远瞩,符合十六大报告提出的要缩小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差距,加强东中西部开发等要求。
中国国际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行业特邀研究员、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常务秘书长罗百辉表示,“红三角”是一个历史的概念,也是一个地理的概念,更是一个区域合作的概念。赣州市、韶关市、郴州市地处三省相连处,三市同属“红三角”革命老区,在长期的经济发展建设中,彼此相互依存、优势互补。罗百辉认为,南沙和“红三角”合作,是资本与资源的最佳结合,霍英东先生的优势是经济实力强、品牌信誉高,为开发建设新南沙已投入30多亿元;南沙又处物流中心位置,是面向世界的窗口,随着中国模具行业不断发展壮大,各区域模具方面的合作交流更加紧密,“红三角”人不断在思考、探索、创新,他们谋求的是“3+1”、“9+2”,红三角区域的经济合作与文化建设乃至泛珠三角地区的全面发展与繁荣,未来5年内“红三角”将成为世界模具产业转移的重心,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2011年1月,由霍英东集团、香港培华教育基金会及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在香港举办“红三角经济发展研讨班”,参与成员主要来自江西赣州、广东韶关、湖南郴州之专责招商官员。
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秘书长罗百辉指出,“红三角”交通网络发展迅速,其中赣州及郴州高铁己开通,加上资源丰富,成为吸引港商北移的热点。现时不少港商已在当地发展,香港大的玩具商亦投资韶关,在当地建了玩具城;很多从事电子、金属、模具业的商家亦于郴州发展;制衣、电器及玩具业则集中于赣州。三地营商成本低廉,水、电、劳动力、土地等综合营商成本要比珠三角低三成左右。
红三角经济圈核心竞争力增长
地处粤北的韶关市对“红三角经济区”十分重视,已专门成立由市政协、市委政研室等单位负责人参加的“红三角”经济发展调研组,提出相关课题。韶关市市长徐建华表示,韶关作为粤北的中心城市,在“红三角”中要定好位:一是要积极参与。注意发挥韶关城市竞争力较强,工业化程度较高,又处于改革开放前沿大省的优势,把握特点,要根据联谊会确定的重大合作项目,主动开展工作。二是主动配合。高度重视发挥霍英东基金会和铭源基金会的品牌效应,发挥南沙的“窗口”作用,既要主动承接南沙、珠三角的产业转移和经济辐射,又要与两个兄弟市在产业整合、旅游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和市场开拓、重点基础设施项目衔接方面加强合作,如建立“红三角”地区信息网,加快赣韶铁路、国道323线改造以及郴韶铁路客运快线等等。三是要形成特色。韶关要利用广东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发挥工业基础较好、资源丰富的优势,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城市建设、民营经济三大战略重点,走工业强市、农业稳市、第三产业旺市的路子,提高城市竞争力,提高支柱产业和重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韶关在“红三角”经济圈的竞争力得到增强,更好地与南沙、珠三角经济对接。
江西赣州市市长助理谢明勇博士表示,对建设“红三角”经济区,市里非常重视。赣州是有名的老区,有第一个苏维埃红色政权的诞生地;有著名的将军县,在长征中牺牲的有名有姓的就达2万多人,长征路上每一里路就有一个赣州籍的烈士,对革命贡献非常大。以前因交通不便,经济发展落后,近年来,随着京九铁路的通车,经济取得较快的发展,GDP都是以两位数增长,作为江西的“南大门”具备与“红三角”地区其它市和南沙对接的条件,赣州把霍英东先生首倡建设的“红三角”经济区当作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全力推动开展实质性的工作。
湖南郴州市市长周政坤表示,加入“红三角”经济区是该市融入华南经济圈的一个实质性步骤。郴州是湖南的“南大门”,有通粤达海的交通区位优势,是内陆地区通往粤、港、澳的交通要冲,除了京广铁路、106、107国道通华南外,新修的京珠高速公路也于3月28日全线开通,是湖南乃至以北内地各省距华南最近、运输成本最近的地区。这里有迷人的自然生态美景,有朴实厚重的文化底蕴,还是“中国有色金属之乡”,森林、能源资源十分丰富。郴州希望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借助南沙这个平台,融入建设“红三角”乃至华南经济圈之中,将郴州建成华南产业梯度转移、能源供应等5个基地和粤港澳生态旅游的后花园。
湖南五金塑胶模具产业迎来黄金期
当前,国际国内产业分工深刻调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加快。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市场潜力大的优势,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不仅有利于加速中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而且有利于推动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在全国范围内优化产业分工格局。为进一步指导中西部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完善合作机制,优化发展环境,规范发展秩序,日前,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为我国产业转移指明了方向。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东部沿海地区资本相对饱和,加上土地、劳动力、能源等要素供给趋紧,加快经济转型和结构升级刻不容缓。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要素成本优势明显,产业发展空间较大。在此背景下,不久前,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支持引导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该意见指出,推动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加快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已成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取向和重要任务。
模具业被称为“百业之母”,当前汽车、IT、航空、建材、展具、医疗、卫浴等诸多产业当中,80%以上的零部件都是由模具制造出来的。我国模具工业发展比较晚,一直没有形成产业规模,经过“十五”、“十一五”高速发展,现代模具产业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驶上了快车道,模具作为重要的制造装备行业在为各行各业服务的同时,也直接为高新技术产业服务,模具在制造业产品研发、创新和生产中所具有的独特的重要地位,使得模具制造能力和水平的高低也成为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常务秘书长罗百辉表示,2011年是我国模具行业“十二五”发展元年,经济逐步回升向好,模具作为制造产业转变增长方式,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支撑,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将肩负着沟通制造业上下游产业,共同促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湖南道县盯住“长珠闽”地区,抓住沿海产业转移加速内移“黄金期”,引进了一批关联度高、成长性好、集聚能力强的企业,壮大工业规模。据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介绍,目前该县已引进各类工业企业129家,建成投产9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5家,投资过亿元的企业17家,全省“双百工程”企业2家,已初步形成轻纺制鞋、电子信息、五金模具、新型应用材料、生物制药、农林产品加工、冶炼、建材等八大支柱产业,实现了引进上市公司、全国500强、战略投资者、高新技术企业等四个方面“零”的突破。
在园区平台建设上,道县坚持高起点布局、新思路供地、大手笔投入、高效能管理。2003年以来,道州工业城累计投入资金10.96亿元,拉通12平方公里主干道建设,基础设施配套完成8平方公里,促使了一大批核心企业、高科技企业落户道县,促进了该县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据统计,在“十一五”期末,道县地方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85%,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0.3%,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3.3%。
与此同时,宁乡县大湾岭工业园12大工业项目同时开建,正式掀开了东城热土新一轮的发展高潮。县领导吴石平、贺应辉、邓杰平、胡明先、周泽祥、王湘云等出席开工仪式。当日有恒达标牌、邦弗特新材料、宏佳机械、宇泰重工、达盛机械、超能润滑油、万成机械、重庆三旺集团、中南模塑、省茶叶公司、奥牛电子和杨威塑胶等12大工业项目的负责人纷纷表示将快速高效推动项目建设。据悉,近年来,历经铺乡党委、政府深刻领会县委、县政府的发展战略,全力抢抓东进融城机遇,以大湾岭工业园为发展平台,大力实施兴工强乡战略,特别是在“两个惟一”工作方面,始终坚持大项目带动大投入、大投入促进大发展,大力推行保姆式服务,营造了“人人抓招商,个个促项目”的良好氛围。平台的打造、项目的建设带来了好的效应。该乡招商引资捷报频传,2010年全乡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9.2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67%;完成项目投入12.4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206.7%。工业经济稳步推进,2010年全乡共完成工业总产值45亿元,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40亿元,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财政税收取得了良好实效,全年完成税收7700多万元,比2005年整整翻了2番。新年伊始再传捷报,新签约的12大工业项目同时盛大开工,为该乡工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发展源泉。至目前,以大湾岭为核心的工业区拥有服饰、化工、建材、机械制造类企业和项目达50个,形成了工业园区的发展新格局。
发改、工业、国土、规划、环保、建设、项目、招商、政务中心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也到现场表示祝贺,大家纷纷表示将不遗余力给力历经铺乡的发展,为其发展助力。历经铺乡村民都来了,大家承诺:积极响应乡党委政府的号召,上下齐心协力,团结奋战,向不文明行为宣战,决不吃拿卡要,决不强包强揽工程;让行为文明,让环境优化;为企业服务,为村上的项目服务。
湖南邦弗特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香港邦弗特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于2007年投资成立,专业从事辐射固化涂料、特种树脂等产品的技术密集型企业。2010年落户大湾岭工业园,占地40余亩,总投资1亿,建成后上交税费5百万元。
湖南省超能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占地40余亩,总投资8千万元,主要从事高中档润滑油、润滑脂加工生产经营型企业。是新加坡太古石油集团在中国唯一的授权经营商。
长沙奥牛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于2009年4月注册成立,占地20余亩,总投资达4千多万元,主要生产经营组装高频变压器、塑胶电子产品的注塑加工等,公司现有员工400多人,固定和流动资产分别为5百万元,2009年产值3千万元,利税2百多万元。是全省电子元件的优秀民营厂商。
长沙市宇泰重工机械有限公司:2010年落户,主要从事工程机械的制造与销售,项目预计投资5千万元,项目正式投产使用后2011年预计产量为5千万元。
长沙恒达标牌装饰有限公司:创立于1991年,2010年落户大湾岭工业园,规划生产面积1万多平方米,总投资2千万元,年生产能力1千万元,安置员工就业100多人。
长沙万成机械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公司生产的锅炉省煤器是中南几省唯一的生产厂家。在工业园占地30亩,计划投资4千万元。新建厂房、生产设备、自动生产线。
长沙心之柱塑胶模具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塑胶模具的研发设计制造加工。占地20余亩,总投资4千万元,预新建钢架结构标准厂房5千平方米,混凝土结构综合楼,约4千平方米。一期投入2000万元用于厂房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二期投入1500万元用于购买机械设备。
长沙宏佳机械零部件有限公司:专业的零部件制造企业。占地12亩,总投资2400万元,产品广泛应用在仪器仪表、机械、汽车灯配套行业。
长沙三旺农牧股份有限公司:隶属于三旺集团。占地40余亩,总投资1.6亿元,主要从事饲料生产、食品加工,一期投资6千万元。
长沙达胜机械有限公司:工程总投资占地12亩,总投资2400万元,生产建材、耐火设备等的专业厂家。如:双辊破碎机、皮带输送机等。
长沙杨威塑料包装有限公司:占地15亩,总投资3千万元,主要生产塑料软包装、食品包装,一期用地7122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4149平方米,预计2011年上半年可竣工投产。
2月26日,益阳汽车零配件产业园入园企业举行座谈会,42家签约入园汽车零配件企业与益阳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座谈。益阳市委副书记、代市长胡忠雄,副市长胡立安,省汽车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马湘滨出席。
益阳汽车零配件产业园位于益阳市高新区东部新区。为打造专业特色产业基地,我市出台了支持汽车零配件产业发展的特别优惠政策。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成功引进了与奇瑞、比亚迪、吉利、北汽福田、众泰、长丰、陕汽、金龙等整车企业配套的42家零配件企业落户园区,涵盖汽车塑胶模具、金属模具、沙发座椅、照明电子控制系统、汽车内饰等各个汽车零配件生产领域。
座谈会上,马湘滨向与会人士介绍了全国及湖南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他对益阳的汽车零配件产业园充满信心和期待。入园企业代表对产业园发展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希望在益阳获得更大的发展。
胡忠雄对落户益阳市汽车零配件产业园的企业表示衷心的欢迎,鼓励企业家增强投资信心,与市委、市政府共同打造湖南最大的汽车零配件产业基地。他说,益阳正处在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近年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第一推动力,工业发展速度较快。同时,东部新区是湖南省乃至中部地区的最优投资地之一,地理位置优越,产业政策优惠,而机械制造业、汽车零配件产业又是益阳今后发展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这都是企业家在益兴业的良好基础。胡忠雄要求有关部门继续加大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招商力度,加快建设,加强服务,为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东部新区要从建设型管委会向服务型管委会转变。
日前,武汉赛奥体育设施有限公司、南县雪莱居饰用品有限公司、湖南硕能锂电科技有限公司分别与南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签订入园合作协议,标志着这三家企业正式入驻该县经济开发区。其中,武汉赛奥体育设施有限公司计划投资2000万元,在该县经济开发区南洲工业园征地30亩,新上日产20吨混合型、透气型、PU、硅PU、EPDM等各种塑胶生产线。南县雪莱居饰用品有限公司计划投资2180万元,在该县南洲工业园征地30亩,新上各种居饰用品加工生产线。湖南硕能锂电科技有限公司计划投资5000万元,在该县南洲工业园征地80亩,新上日产20万块铝壳锂离子电芯生产线,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手机、电动玩具和笔记本电脑。该三家企业全部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5.1亿元,年创利税可达2000万元左右。
享誉海内外的“世界和平城”湖南省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也成台资企业投资“新宠”,目前有10余家台资企业在该县总投资9000多万元,年产值过亿元。据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负责人罗百辉介绍,继台企中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2000余万元建立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园区后,5月初台企兴源晶体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00吨人造刚玉生产线项目顺利启动。
“世界和平城”芷江是全国五个侗族自治县之一,深入挖掘二战抗日受降历史与和平文化、妈祖文化、民族文化等资源,积极加强与台湾的合作发展,不断丰富对台文化交流形式,启动了一个世界级品牌节会——中国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一个机构——湖南省和平文化研究会;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旧址;一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受降园;一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后宫;一个“和谐”与“和平”标志性建筑——太和塔;一个基地——海峡两岸(芷江)交流基地。
当地不断优化对台经济合作环境,实施行政制度改革——推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办事限时制,简化办事手续;政府服务改革,开通台企“绿色通道”,推行“保姆式服务”,设立投诉举报中心和行政服务中心,将服务台商纳入年度考核和干部提拔重用内容;实施招商引资改革,出台《关于加强与台合作,优化经济环境、大力招商引资的若干规定》,取消93个收费项目。
以上措施就是为了打造海峡两岸经济合作黄金圈,不仅引来台企纷纷落户芷江,还让台商变侗乡为故乡,纷纷投身该县公益事业和经济发展。
台商晟功兴塑胶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时斌多年热心侗乡教育和工业发展,共资助农村学校和学生10多万元,引进企业3家。近三年,该县台商共向教育、慈善、救灾等捐款100余万元,引进项目10多个,实际引进资金4.9亿元。今年一季度,该县实现GDP11.87亿元,财政总收入9522万元,台商贡献率占10%。
红三角纳入国家发展战略 湖南五金塑胶模具产业迎来黄金期
评论
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