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均贫富”难免惹人诟病


  5月3日,国家统计局公布去年我国城镇职工平均工资情况。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均工资为37147元,同比增长13.5%;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均工资为20759元,同比增长14.1%。(5月4日《北京晨报》)

  每次国家统计局公布平均工资,照例都会引来市井坊间一片质疑,此番依旧毫不例外。所谓“均贫富”,大多数情况下都只能是一种美好的愿望,无论社会结构是“金字塔型”也好,“橄榄球型”也罢,终究是有人分别占据着不同的位置。不过,有一种“均贫富”却可谓“得来全不费工夫”——平均工资。当然,工资是不可能有人跟你平均的,人家所要跟你平均的只不过是数字而已。

  如此口惠而实不至的“均贫富”,自然引来了一片口诛笔伐之声。不仅普通民众抱怨统计数据和自己的感觉“不搭调”,经济学家也纷纷公开指责一些统计数据不够精细和全面。按照国家统计局的解释,“中国职工平均工资”代表的是“全国城镇在岗职工”。然而,不仅很少有人能搞清楚“在岗职工”的范围究竟是什么,而且“在什么岗位”更是一个不容忽略的关键问题。

  数据显示,目前七个垄断行业职工占全国职工人数的8%,而工资和福利收入却占全国总额的50%以上,这是造成收入不公的主要根源。这七大垄断行业是指军工、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电信、煤炭、民航、航运。这其中,还并没有包括国有和国有控股的金融行业。

  普通企业职工与政府公务员乃至国有垄断企业员工之间的工资差距显而易见,而即使身处相同的单位,高级管理层与普通职工的工资收入水平一样泾渭分明——每当类似“垄断高薪触目惊心”之类的报道公之于众,不是总有其内部员工挺身而出为自己鸣冤叫屈吗?抹平了地域之分、行业差别、职位不同之后,轻描淡写的一纸“平均工资”想不挨批怕都很难——既然没人跟我平均工资,我为什么要替人平均数字?

  其实,没有谁幻想着有人主动跟自己“平均工资”,同样的道理,也没有谁愿意被动替别人“平均数字”。有鉴于此,希望数据统计者能将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以及不同职位间的工资水平分门别类、同时公布,而这原本也算不得什么难事,毕竟平均数字本身就是要由这些内容汇总得出。如果没有了这些,笼统的一个“平均工资”势必给人以偏概全之嫌,由此不仅使低收入者高山仰止、嗟叹连连,甚至难免会因此而迁怒于数据统计者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