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入股萨博的要害是藏富于民?

"中国轿车可以合资办"奠定了当下本土汽车市场的基础,而民企由初造"四个轮子一个沙发"的低端车逐向收购,入股挺进国外高端品牌,抓住了产业转型的风向标;
位居山东荣成和内蒙鄂尔多斯的民企华泰汽车,恐怕是本土汽车十几年中历经了资本运作三次换标和起伏的8次换销售老总最密集的企业-----但具有海与草原相连雄心般的华泰,近日却入股与瑞典国车沃尔沃共享平台的第二方荷兰萨博母公司29.9%;
分析认为,两者内外区别足以说明动荡的全球汽车产业将疾速的中国汽车推到历史的台前;包括下周江淮汽车继东风汽车后与裕隆集团落地台湾生产的两岸实际进展;
由此,中国民企三个浙江民企吉利,青年,众泰汽车和一个山东华泰民企分别从第二方采取了收购,品牌有偿使用,技术部分转让,入股四种不同生产方式,重在创新欧美品牌基因在本土的生命力!
不同的是四家民企选择的品牌资本造车之路特色与央企不同,尤其,华泰汽车历经了3次换标-----有别于浙三家民企和家族性,更具复杂性和曲折性及抗争性?
而浙江汽车民企最大特色是将品牌和技术资产市场等"藏富于民"----山东华泰不仅在技术和零部件与吉利分享沃尔沃整体资源,也证明了欧美除分拆品牌,从而获取市场之外更大利益的意义?而本土新的产业导向着重举措,通过"放水养活"民企拉动老少边穷地区的经济平衡性?
与此同比,瑞典沃尔沃东家证实,自吉利收购来已有1200名工人重新上岗,挽救了失业,拯救了品牌;妙处在于福特和通用抢先收购再甩掉对于瑞典老化剩余的产业资源和有意选择新兴国家的民企除印度从福特手中收购英品牌捷豹陆虎外---阶梯性转移有价资产的升值性;更妙的是美通过瑞典品牌挖空心思针对新兴市场,更便于介入欧洲事务和相关利益;
反思整理美在利用亚洲金融危机时,沃尔沃建筑设备和通用分拆收购了困境中的韩国大宇重工与汽车,为向中国市场转换技术做好了相应准备,不排除在上汽收购双龙后,为减缓阻挠上汽海外出口战略和输出技术,让大宇和双龙多次以福利侍遇为由采取罢工仃产的牵制作用,最终导致去年夏上汽以首次收购双龙失败而退出,秋,美又再次篡动让印度民企收购双龙;既消弱了大宇重工和汽车达到了介入韩事务又插手印度经济的目的?
未来本土三年内的亮点---沃尔沃在大庆基地和华泰萨博鄂尔多斯基地相踞甚近-----从地理制造和缩小区间成本是一个有望突破的黑龙江,内蒙古的陆路口岸经济出口大于"政治"的选择?
根据协议,萨博华泰双方联手在华生产和分销萨博品牌汽车。华泰汽车对萨博的总投资为1.5亿欧元,其中,华泰支付1.2亿欧元以换取世爵29.9%股权,并同意提供六个月期3000万欧元的贷款给萨博,该笔贷款可按每股4.88欧元的转换价格换成公司股票。
背景重点是去年,荷兰豪华汽车制造商世爵公司用4亿美元的代价从通用手中收购了萨博。前者是著名的跑车公司,后者是与沃尔沃平台共享,荷瑞双品牌背后最大的优势并非生产汽车,而是生产大飞机和军用飞机与远洋轮船的发动机;
萨博为中国市场带来的首款国产车将是新款9-3车型,按照计划,萨博将于明年底发布这款车型。

与上汽和南汽异曲同工的是,2009年12月14日,北汽对外宣布正式完成对萨博相关知识产权的收购工作,其中包括现款萨博9-5车型和部分萨博9-3车型的知识产权及车型的生产设备。
北汽最早擅长生产的是吉普,当今擅长销售的轿车是韩现代,这与华泰两大国别技术基因相吻合并在管理成本上一致;北汽现有奔驰,现代,欧曼,萨博,戴克等品牌资源;
业内分析,萨博真正意义上的"主导"是在北汽而非民企华泰?但从产业体制上是由以往分散向集中制造跨越!民企通过二十年的造车所形成的与央企不同的技术与市场经验,尤其央企和海归人材,对民企的不断注入,与研发中心建立及以往当下对品质追求,有了相当的阶梯认识和制造进步;
关键是民企对汽车业的介入,导致由欧美转移来的昂贵技术,在本土经过集成创新更多的入主替换平民化.由最初的"四个轮子两个沙发"到品牌追求品质高端化不间断的认识,并生成新的独立产业体系的国际化之路;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汽车发展历经了三个发展阶段,从一汽红旗自主造车到国外6+3以市场换技术,再从海外收购到消化吸收与集成创新,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功能和制造基础,都体现和形成了当时不同阶段的国家竞争力的整体水平,而第三条路在现今中国更为适合。
华泰三次换标和入股萨博股份的市场对抗--------足以诠释自主发展不再受制于人?而中国需要这样的气魄!
同时,也表明央企在第二轮合资"放水"自主所生成的趋势与本土"放水"养活民企所采取不同造车之路!相信更大的波折与震荡还会猛烈,最终"藏富于民"的作法会与何种形式对接-----既是全球平台的较量,也是本土产业重组的必由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