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家许诚先生传略


1922117,许诚先生出生在辽宁省开原县许台村一个农民家庭。他自幼聪明好学,并具备较高的文艺天赋。1931年“九一八”东北沦陷后,他被迫在日本侵略者开办的学校里受“奴化”教育。由于他日语学得好,在他15岁时便被驻开原日军抓去当翻译,后又随日军入关。9个月后,因其年幼想家和受不了日军的苛刻管教,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时刻偷偷跑回了家。为了防备日军报复,不久他又背井离乡,独自跑到黑龙江省巴彦县,在一家日本株式会社的水产部门打工,勉强维持自己的生活。

1945年日本投降后,许诚先生凭着他出色的文艺天赋,直接参加了巴彦县政府剧团演出队。并于19477月考入了哈尔滨大学“戏音系”。7月末,为配合土改运动,以“戏音系”为主,组成“哈尔滨大学文工团”,并创作了大型歌剧《周子山》。许诚在这部歌剧中首次担任了演员。同时首次担任了话剧《反翻把斗争》的导演。在此期间与同学、著名作家陈屿结为好友。

1948年初,东北文化工作会议文艺汇演在哈尔滨市文化俱乐部开幕。戏音系集体创作并演出了反映土改斗争的大型歌剧《阴谋》。许诚先生首次参加了这个剧本的创作,并在剧中担任了主要演员。这部歌剧上演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因此,从43起应邀在文化俱乐部、店员俱乐部、大众俱乐部演出数十场,观众达5万多人。

194861,“戏音系”脱离了哈尔滨大学,直属东北行政委员会教育部领导,同时宣布成立东北文化教育工作队。来自延安的著名作曲家、曾任哈尔滨大学戏音系主任的李鹰航任队长。许诚为当时的40多名队员之一。6月中旬,由队长李鹰航带领的包括许诚在内的创作组,去铁路工厂体验生活,经过50多天的努力,集体创作出第一部反映工业题材、歌颂中国产业工人的大型歌剧《立功》。8月下旬,八场歌剧《立功》,在兆麟电影院为第六次全国劳动代表大会演出。9月,许诚参加了歌剧《团圆》的创作。

194812月,文教队进入沈阳。19491月,文教队机构进行了调整和扩充,许诚升任了演员队副队长。7月,全国第一届文代会在北京召开,文教队带着歌颂中国工人阶级的歌剧《立功》、反映农村阶级斗争的歌剧《阴谋》等节目,赴京参加全国第一届文代会。许诚在两剧中都担任了主要演员。这两出剧与其他优秀节目,在大华电影院为毛主席和中央领导同志及一届政协全体同志做了汇报演出,并在中山公园中山堂为各界演出近两个月。9月初,演出队又在京津一带演出两个多月,演出近百场,观众达10余万人,接受奖旗30多面。

1950311,由王琅与许诚导演并演出的五幕十一场歌剧《刘胡兰》,在沈阳铁路职工俱乐部和光陆电影院轮流演出达百余场,观众反映强烈。沈阳市青年联合会为此召开了《刘胡兰》演出座谈会,对该剧给预了高度评价,并提出了表扬。同年夏季,文教队机构进行了调整,演员队改为戏剧队,许诚仍任副队长。1015,多幕话剧《堤》在沈阳铁路俱乐部剧场首演,许诚担任了主要演员。11月,许诚导演了话剧《为祖国而战》。

1951102,东北文教工作队与东北文工团、鲁艺等文艺团体合并组成了东北人民艺术剧院。此间,许诚导演了许多话剧。他的演技和导演才能受到了大家的称赞。1953年,他曾在电影故事片《春风吹到诺敏河》中扮演单干户董福;1955年,在电影《扑不灭的火焰》中扮演日军吉田司令;1956年,在苏联话剧《在那一边》中扮演望村大佐。19564月,许诚先生加入了中国戏剧家协会。同年,被调到本溪市话剧团任专职导演。此间,他主导的话剧《万水千山》,轰动了整个山城,成为党史教育的好教材,并受到了省内外观众的好评。

1958年,许诚先生被错化为右派分子,遣送到沈阳马三家劳动教养院。1961年冬,结束了三年的劳动改造后,又被遣送回原籍开原县许台村。文革期间,他被戴上了“历史反革命分子”和“右派分子”两顶帽子。因许诚先生自幼老实厚道,成名后也平易近人,加之他的妻儿与邻里关系和睦,使他少吃了不少苦头,有幸躲过了那一劫。在那“阶级斗争一抓就灵”的年代,他尚能比较平安地活下来,这对他也是个不小的安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本溪市文化局按照党的有关政策及时为许诚先生作出了政治结论,并派人来到他家,代表组织宣布为其彻底平反,恢复工作,恢复原有的一切待遇。当时许诚先生眼含热泪,想起早已逝去的黄金岁月和漫漫20年的坎坷人生,他心潮起伏,百感交集,只是连连说:“感谢党!感谢组织!”

1979年,许诚先生拖着病弱之身回到了离别20多年的本溪市话剧团,回到了他为之奋斗了一生的工作岗位。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多年来积蓄在身体里的全部能量都释放到他的编导工作上来。刚刚恢复工作,他就与孙福海、生可法共同创作了剧本《他应该活下去》,并获得了本溪市1980年优秀文艺作品创作奖。同时,他与李苏恩共同导演了这部八场话剧。他还与赵佩璋导演了七场话剧《第二次握手》,之后,他自己又独导了《赵钱孙李》、《李宗仁归来》等剧目。这些粉碎“四人帮”以后,呈现在本溪及辽宁地区文艺舞台上的优秀戏剧作品,给本溪市及辽宁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836月,许诚先生应邀参加了东北文教队建队40周年纪念大会,与原东北文教队队长、著名作曲家李鹰航,原东北文教队领导成员、辽宁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老学友陈屿等老领导、老同志欢聚一堂。同年93日,许诚先生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本溪市委员会。

1984年,许诚先生离休回到了开原县许台村。许诚先生在最后的八年时光里,一边坚持创作剧本,一边积极参与社会工作。因为体弱多病,他曾断断续续写过几个本子,被人借去后现已无从查找。当然,他更热衷的还是“关心下一代”工作。他是开原市内几个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他曾多次到各个学校给中小学生作报告。教育孩子们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接班人。

198910月,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向许诚先生颁发了荣誉状:“许诚同志:从事文艺工作40周年,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作出了贡献。特发此状,以资纪念。”

199210月,许诚先生因病逝世,享年7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