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朋友打电话说,周二创业板指数创出的828.50点新低,不会是中期底部,按破位后一般量度跌幅计算,创业板指数要探到740-780这个范围内,才会“筑底成功”。——这样的观点,成一言从来都不会与之理论,因为这种可能性谁也无法排除。预测出底部的具体点位或一个小范围,那是神仙干的活,成一言是个一般人,除了在战略上有时会进行一个随机性随意性预测外,战术上我不会预测指数底部之具体的点位和个股底部之具体的价格,这种事儿,应该由装神弄鬼的道士们来做。
- 本周二,午后开盘1个小时,创业板19亿的绝地脉冲式买量,是谁在买进?是散户吗?是基金等机构吗?还是江浙广深四地的大鳄们?如果是散户们买的,那么,创业板指数的底部,可能还很遥远;如果周二创业板指数的巨量绝地反击是机构们(基金/保险/社保/QFII)或江浙广深四地的大鳄们买入的,那么,创业板指数进入底部区域的可能性,就是毋庸质疑了。
- 指数与个股的底部区域,永远都是一个区间,很难确定具体的点位或价格,因为市场的随机变动率很大。上证指数2008年9月18日在1800点进行的绝地反击,如今看是不是上证指数的中长期底部区域?但在2008年的10月末达到了1664点,其实如今再回头看,2008年10月末的1664点,如果没有当时突然的紧急而连续不间断的救市政策出台,也很难成为历史大底的具体点位。但如今回头看,无论1800点、1664点或可能的自然性的更低之底部点位,都将最终成为历史性的“底部区域”,这也是毋庸质疑的。
- 对于个股,也是这样。如当“一汽富维”去年5月上旬跌到20元余的时候,本博文中举例指出:20元附近的一汽富维投资价值凸显,破20元可大胆买进。当时一位从来都不在本博冒泡的股民,居然很听话俏无声息地在20元左右买进了,但当一汽富维跌破17元时,这位总是暗地里做事的股民,突然冒泡骂我胡吹,害得他损失了10%几。一汽富维从最高41元跌到今天,价格还在25元上下波动,就是你当初20.50元的成本,到今天才卖,也还有20%左右的利润啊。20元买进与16.8元买进(最低16.51元买进是不可能的),放到后来再看,真的差距就那么大吗?真跌到16.8元的时候,有几个散户敢于买呢?
- 无论大盘指数或个股,底部都不是三两天就探出来的。短也需要一周两周以上,长则可能需要一两个月。大盘或个股的底部区域,震荡是十分剧烈的,结构性股票的下跌,甚至十分凶猛。这就是底部难定、难测、难以看出来的主要原因,也是即使是超级高手也不可能正好抄到一个哪怕是相对最低价格的主要原因。
- 成一言的主要观点不变:创业板指数本周进入年度级别的底部区域(注意少数依然高估值股票、主业进入寒冬股票、原始股东持股解限流通尤其是在大宗交易或二级市场抛售股票的风险);两市主板指数即将进入阶段性底部区域(可看短周期小波段的反弹)。
- 熊市中后期,无论从K线与量能变化来看,有大资金进入后的股票,为什么还会再度接连大跌?(1)市场处于恐慌期,进入大资金很容易利用手中的筹码,逼跌股票;(2)砸出一个大空间,再低吸,常常是大资金在熊市末期集中筹码的一个过程。牛市或反弹过程中,主力是无法用这种方法的,因为一旦上涨放量,就会有许多资金跟进,回跌后的洗盘,很容易被看出,主力害怕其他资金以低于自己的成本进入,因而不会过分洗盘。但熊市时期就不一样了,下砸反而会有许多资金跟着抛出,向下最容易,谁不希望自己的筹码成本越低越好?所以我们经常看到,熊市末期,许多前景很好估值很便宜的股票也会跌到一个难以想象的低价位。(3)熊市阶段,无论机构与散户,要么被套牢,要么反复抄底再割肉、割到大伤元气,到最后再也不敢抄底了,到熊市末期无论有价值的无价值的股票,都少有人敢买(这就是成交量萎缩到一定程度可以判断出熊市底部是否会即将到来的原因),而机构们对自己的股票池都自顾不暇,哪有心思去管其他低廉而优质股票的狂跌。所以无论什么样的优质而低廉的股票,主力砸得再狠,也不用担心有人会进来抢庄。(4))如同牛市或反弹顶部区域,所有媒体文章都是利多、看多、唱多与刺激上涨的信息一样,熊市中部以下区域,媒体上几乎全部是利空、看空、唱空与刺激下跌的信息(仿佛全球股市都这样),媒体推波助澜,一方面是这些文章的作者持股或空仓的结果,另一方面为迎合大众心理、制造眼球效应(最关注什么就给你发表什么文章)。熊市氛围下,股票跌易涨难,媒体作用不可小视。今天看到一篇文章叫《越跌越抛,创业板解禁股疯狂出逃》,文中例举了5月份47家公司124起原始股东减持事件,而所涉创业板公司只有3家,而题目却是这样的,哈哈。
- 关注一个变革因素:国际板推出之前,中国资本市场可能有一个大变革。按道理,推国际板,不可能只让中国人来玩国际板,有可能放开外汇管制,引国际资金进入A股市场。成一言的这个推理,龚方雄先生昨天也发表了类似的文章。假若,国际板在推出之前,有这样的政策变化,对A股将是革命性的变革。这个变革,可能会诱惑国内社会资金先进来,从而改变A股原本的轨迹趋势。
- A股国际化问题——推国际板前后,必然会引进国际资金进入A股股市,可称为A股逐渐向“国际化”迈进。有人会说,A股国际化的过程中,就不炒小盘股了,哈哈,看看美国股市新浪股票高达100多倍的市盈率,以及最近两年那些因亏损而上不了A股到美国股市反倒受到追捧的代表中国新兴产业的小盘股的表现(美国股市有太多如沃尔玛、微软、新浪等自小公司成长为商业巨人的经历,一些股票上市十几年几十年后股价上涨几百倍上万倍的例子不胜枚举),就知道这是谬论了。美国股市与香港股市,以业绩稳定性、成长性和公司业务前景论股价,蓝筹股票的稳定性极好,只有在行业进入不景气和景气周期时,才会大落大起;垃圾股会长期在几毛钱几分钱波动而无人问津(A股长期亏损的股票,都少有低于5元的,与A股迥异);高强周期股如地产、有色、券商股则市盈率最低(与A股迥异)。
股市玩变脸,骤然变脸随时会发生
评论
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