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工资上涨不成为美丽的传说?


                   如何让工资上涨不成为美丽传说?

 

     许多地方政府的十二五规划里都提到了工资上涨的问题,提高普通百姓收入是各级政府的首要任务,可是如何才能让工人涨工资的希望变成实现,如果按照目前经济的政策和一些企业的运行状态,多数企业员工涨工资的梦想,最终只能变成一个美丽的传说。

     国家社保部的官员说十二五期间职工有工资水平要翻一番,可是社保部能够决定企业的工资上涨吗,他们提出的工资指导线,企业会执行吗。现在政府能够控制的是公务员的工资和离退休人员的工资,他们工资的上涨由各级政府决定,事实上,这些人员的工资,也确实是按照社保部的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可是这些人员的比例有多大,他们的工资和收入的上涨,并不具有普遍性。

     当然,除了诸如公务员之类的特殊群体外,还有一个群体也能够实现工资上涨的梦想,就是一些垄断行业和效益尚可大中型国企,他们会按照社保部提高的工资指导计划上涨工资,尽管有些垄断企业的工资已经很高了,他们还会继续翻番,甚至于上线翻番。如石化双雄,电网公司,电信巨头,几大国有银行等,全国平均工资水平翻番之后,也没有他们现在的平均工资高。从大学生选择就业的方向,就可以看出谁能够实现工资翻番。当然,垄断企业中的劳务合同工和协议合同工并不能享受他们的待遇。

     按照中国的经济形势和运营质量,中国制造业中的大多数企业很难让其职工实现收入翻番的目标,尤其是充分竞争行业中的一些中小企业,目前他们的生存都非常困难,让职工工资翻番可能性极低。从这些企业招工难就可以看出问题,招工难是一个伪命题,公务员和垄断行业招工都挤破了头,一个岗位上千人争,不是目前社会就业问题解决了,而是一些企业给的待遇太低,才是招工难的真相。

     一般制造业为什么不能给工人提高待遇呢,因为许多的企业没有给职工涨工资的成本空间,以纺织企业为例,多数的以出口为主的纺织企业,利润率不到1%。而汇率、出口退税和市场稍微变化企业就亏损。这些企业在市场之中并没有议价的能力,赚的就是辛苦钱。沿海地区大量加工企业关门就是这个原因,电价和其它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而工资涨不上去,招不到工人,只能停产关门,他们是企业,不是福利院,不会亏本给职工涨工资,因为他们也不是国有电厂之类的企业,亏损以后可以申请国家给补贴。

      现在政府对这些企业其约束作用的就是最低工资标准,而最低工资标准尽管这几年有提高,仍然远低于社会平均工资,如果仅是最低工资翻番,其翻番后工资水平还达不到目前的社会平均水平,根本没有任何意义。真正要普通百姓的收入增加,真正提高普通百姓的生活质量,就要为普通百姓涨工资创造条件,而不空洞的说提高工资待遇。

      充分竞争行业里面的中小企业,给职工涨工资的难度最大,而这些企业又是普通百姓就业的主体,解决好这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才能解决职工工资收入倍增的问题,为此,政府应该在三个方面给予关注:

     一是降低垄断行业的利润水平,为中小企业低降生产提供基础,垄断央企控制多数生产要素,他们的利润率越高,这些中小企业的负担就会越重,央企一季度如此高的利润率,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这是在压榨中小企业利润的基础上取得的,电价的上调,油价的上涨,都让制造业中的中小企困难重重,如果把央企上千亿的利润转嫁给中小企(不能转化为利润),其涨工资,那么,工人的工资水平可以上涨很大的一块。

     二是要减轻用工单位的社会保险负担,企业给工人上缴的四险一金占工资的比例太大,工人实际拿到手的工资很少,降低上缴比例,让工人实际到手的工资上涨,这样对刺激社会消费才有意义,而且社保费用的历史欠账不应该让这些新兴企业承担,而应该用国有企业的资产和央行的利润进行弥补。

     三是对用工多的单位给予税收和就业补贴,并且要求这些补贴直接和企业员工工资的上涨挂钩,鼓励企业提高工资水平。政府通过二次分配,解决效益不好的中小企业中,低收入群体的工资增加难的问题。

     总之,让工资上涨这个美丽传说变成现实,政府没有行动不行,不出台切实可行的措施不行。如果没有多数人的收益,即便平均工资翻番的目标能够实现,也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广大的普通百姓没有得到实惠,那样反而是进一步加大的收入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