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三个角度来分析如何保持中国经济长期稳定的增长,首先从现行GDP的评估方法来增长GDP,尤其要求体现增加绿色GDP.其次,从天时、地利、人和的角度表明如何增长GDP.最后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角度来促进GDP的增长。
持续稳定的增长绿色GDP
中国目前经济突飞猛进,中国经济成就令全世界瞩目,但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是粗放式经济增长。 2004年GDP的评估是全球第七,排在意大利之后,经过经济普查后,加入第三产业的服务业,调整为排在全球第六。2006年的GDP排在第四,首度超过英国和法国。2007年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GDP的增长可谓突飞猛进,但离美国还有很大的距离。社会的发展,GDP增长还是有非常必要的。我经常形容把企业和国家做比较,企业的营业额就像国家的GDP;财政收入就像企业的利润。企业创业之初,需要销售额和利润必须两手都要抓,两手兼顾才能不断良性推动企业的发展。销售额和价格(价格影响利润)大多数情况下是边际效应递减的。所以,说来说去GDP对国家的影响还是非常重要的,也是目前国际上通行评估一个国家经济势力和经济增长的指标。GDP=C+I+G+(X-M),也就是GDP=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但中国目前GDP增长主要是靠投资来拉动。大量吸引海外投资,国内加大基础建设(如高铁)、重工业、大产业等的投资。这样的粗放式经济增长导致高消耗、高能耗、环境破坏严重。如果不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只单靠投资是不行的。美国的GDP增长主要是靠消费来拉动的,在美国到处都是超前消费也不足为怪。不管是重投资,还是重消费。都要认真考虑GDP的各个要素以及与环保紧密相关的联系。例如,东南亚当时亚洲金融危机前促进经济增长都是靠投资,结果催生了金融危机爆发的速度和破坏的强度。导致投资不前,经济低迷,国家元气大伤。
首先,中国要把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科学技术进步是最为关键的一环,科学技术进步了,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人们更可以去购买能改善生活品质的产品,这样就增加了消费。消费增加了,制造商手头有钱了,又可以追加投资,此时投资也增加了。也可以并购其他不景气的其他企业,实现1+1>2的效应,然后大力推进产品出口,如实出口也增加了,同时也上交更多的税收,间接可提高政府购买能力,政府有钱也好办事,如此一来良性的循环式的发展,兼顾环保产业的发展。GDP就稳步持续的发展。所以,需大力提倡加强科学技术的进步,来稳步持续增长GDP和绿色GDP,最终使中国经济长期稳定的增长。其次,加大资本存量,提高资本产出比率。大力吸引外商投资及风险投资。发展民营经济和个体经济,减少折旧。据说,在美国硅谷有一片榕树林,只要有人说:我有好项目,树上掉下来一个风险投资家。中国很需要加大风险投资的进程。再次,多发展第三产业,如高端服务业,一个国家的发展程度除工业要大力发展之外,还要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更大的比重。甚至可以开放民用航空业(私人飞机),当然这得规划好,规划好了,又有上万亿GDP的市场!
还有,要保持适宜的高居民储量率;提倡假日经济,增加人们消费;保持适宜的人口增长,人多就要消费。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每多一个人口,就多了一个消费者,是人它就得消费,但从政治的角度那是另外一种评估方法。最后,增加政府购买(国防支出),国家大项目的投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核电站、航空母舰),建立现代化、科技化、信息化的军队。就这样,多方面,多角度重点突出,兼顾其他来大力发展GDP,考虑环境保护,最终实现中国经济长期稳定的增长。
天时、地利、人和
人们要做成一件事情需具备所有成功的关键要素才能成功;而失败却很容易,只要一个关键要素失败,就失败了。当然中国的经济要实现长期稳定增长的目标是非常复杂庞大的。要实现此一目标,更是要全面的。正所谓天时、地利、人和都要具备。一国经济要发展。(1)天时:时机、法律、政策、经济形势、投资时机。内外部环境需要安定稳定的环境。外部环境,则主要指战争、地震、气候等自然灾害。内部环境:不内乱,政权继承交接稳固,政策透明。只有和平的环境才最好发展经济。就短期而言,战争也许是经济的毒药。纵观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是一个大一统愿望强烈的民族,凡是大一统时代,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人民就比较幸福;如汉、唐、宋、明、清都是较长时间的大朝。凡是国家四分五裂,总有精英枭雄要一统,难免就互相征伐,人民就遭殃,就颠沛流离、朝不保夕、命悬一线;如春秋战国、魏蜀吴、两晋、南北朝、隋末、五代十国、元末等等。所以,还是小平同志说的好:“稳定是压倒一切力量的”。中国不是中东,我们不要中西洋人的奸计,合纵连横我们是他们的祖宗。许多中国的有识之士,认为目前中国是难得的发展机遇期。所以,就人为因素而言,中国短期内应不会发生政治不稳的情况,中国目前国家领导人在国际印象中更加求真务实,求科学发展。⑵ 地利:决定商业特性的地理因素,或叫地缘经济学。想问一下世界上有哪两个国家的国土面积在回归线(22.3℃~45℃)之间国土面积最大,答案是:中国和美国。北方天寒地冻,如俄罗斯、加拿大;南方烈日炎炎,如印度、巴西。就整体地理环境而言,中国比美国稍差一些。美国的西部也是海洋,而中国西部新疆、西藏是内陆沙漠和高原。没有丰沛的海洋水气,所以我们国家的沙漠难以变成绿洲(让青藏高原的雪水流向新疆沙漠,也许会绿洲重现)。其实,优越的温带地理环境更适合人类居住,农作物更适应生长。综合来讲,地利条件适宜于经济稳定持续的增长。⑶ 人和:关系到商业特性中的人为因素,是最重要的。早就知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也可以看做人的历史文化渊源,中国5000年历史文明,各行各业精英人才不断涌现。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政通人和:政令通达,人们相处和谐,才能利于经济稳定增长。经商意识不断提高,也利于经济稳定增长。举一个例子,作为佐证。广东、广西地理位置大致同处一纬度,都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且有部分相同的语言。广东GDP可能是广西GDP 的4-5倍(2010,45472亿/9502亿)。广东发展比广西发展的好,可以从天时,地利,人和来分析。天时,得益于广东改革开放的政策早,四大经济特区就有三大在广东。80年代初,广东可以贷款投资办厂、发展经济,而其它地方就贷不了,当时广东上交税收较少。而广西就没得到此政策。地利,是广东毗邻港澳,尤其是靠近香港,作用非凡,香港是大陆对外贸易的窗口,而广西就没有如此优越的地利条件。人和,则是广东历来就有经商传统,最早的商埠之一,敢为天下先,食头啖汤,甚至喝早茶都是沟通商业信息。广府人:重商而少说政治,商不言政。潮汕人-(东方的犹太人之一,另一是温州人):几乎是全民皆商,商业嗅觉非常灵敏。广博的南洋华侨关系,且很有商业拼搏精神,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客家人:更勤俭经商持家,刻苦耐劳,重视教育。据考证,全球华人总GDP 9万亿美金(数字为估算),比日本只有4万多亿美金还要多得多。广泛联系海外华侨的商脉,可增加投资和贸易出口。也可增加GDP.可见天时,地利,人和对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性。
区域经济发展
首先,政治讲究地缘,于是有地缘政治学,经济也讲究地缘,假称地缘经济学。中国区域经济结构发展不平衡,但经济发展一定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先把全国各地划分为几个大区:(1)东部沿海区域,习惯上又分为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环渤海。沿海有稳固的工业、高科技等经济基础,此区域要多发展绿色环保的高科技产业,承接国际高科技产业的转移。并且在适宜的地方发展钢铁、造船、汽车等重工业,以便支持工业的持续稳定的增长。(2)东北老工业基地要振兴,黑吉辽要多承接日本、韩国的产业转移,并对朝鲜进行商业合作和投资。促进俄罗斯资源性的经济贸易。大力发展区内的农业优势和资源优势。以利于彻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3)中部地区六省要实现崛起。除发挥各自的经济增长优势外,还要大力推进承接沿海加工、代工产业的转移。防止中部区域经济塌陷。(4)西部地区正进行西部大开发,西部区域作为边缘地域,多发展邻国对外边境贸易。同时,资源性的产业应多投资到西部地区。就整体局面而言需进行内拉外推,即国内拉动内需,对外推动海外投资,赚外国人的钱,1元钱产生的乘数效应50倍,就是投资效应,要讲究现金流。资金只有投资才有更大的增值。一省要发展,则要多赚外省的钱,同理一国要发展也要多赚外国人的钱。商业即软战争。战争是靠暴力掠夺而获取财富;商业是靠彼此交换而获取财富,西洋人和东洋人都比我们发现的早啊,同胞们!发展商业是当今世界的潮流,正如中山先生所讲: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本人在此呼吁:商业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富,逆之则穷。所以需鼓励地区与地区间,邻国与邻国间多发展经济贸易,多把彼此的经济进行整合,互通有无,这样就整体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
参考文献:
【1】[美]N.格里高利.曼昆 著 宏观经济学 第四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
【2】(台)傅佩荣 哲学与人生[M] ,东方出版社 2005年
【3】郭佩霖 著财富沙龙 第一版 广州出版社 2005年
小议如何保持中国经济长期稳定的增长
评论
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