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农村·回归本土即将成为潮流
--逃离北上广,向西向西以慰藉心灵的创伤!
文/宋墨
拯救农村,这本该90年代就呼吁的事,却在今天成为现实,暂住证居住证,良民有何凭证飘流逛?回归本土,潮流所向;年轻勇敢闯,人老终返乡;祖辈生养地,富贵不敢忘;辛苦打工去流浪,血汗换回银几两?养老带小日夜忙,哪里好似在家乡?人气旺商,人到哪里,哪里就繁荣,农村经济随着人流起伏而波动,回归本土,拯救农村,建设家乡,时不我待。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自开改以来30年有余,长期以来均是牺牲农村经济供给城市发展,同时又是资源政策人力物力一律向东支援,东南沿海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成为率先富裕起来的发达地区,而广大的农村尤其是西部农村市场则在支援改开前线的这一过程中日渐萧条,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和大众销费力成就了发达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但是,人口红利不可能永久地被严重透支!背井离乡的滋味越来越令人难以承受,当农民工一二代逐渐退出江湖,新生代的86后90后们虽然厌倦疲惫的农村劳作但也并不乐意继续忍受那些非人性化的工厂劳作,而过渡期的75后及85前们成长起来并开始谋划主导权与话语权,这时,严重的用工荒此起彼伏,越是GDP增速越是会用工短缺!
一方面很多人失业,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另一方面很多工矿企业招不到人,用工缺口不断扩大。供需矛盾加剧的同时,回归本土成为释放心理压力的一剂良药,而且势不可挡,经过多年的漂泊与辗转,心灵终需有个归属,落叶归根是中国人自古不变的传统,反思之后,只要有机会就一定会争取回归,出门千般好不如早还家,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质性深入,当中国经济第四极崛起,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努力向西。对于西南籍农民工而言,拯救农村成为必经之路,只要人流回归本土,本土经济必然越来越活跃而充满生机,因为,有人就有市场,有市场就能造富一方!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资讯的发达,人们在择业区域及思想意识上也开始发生转变,以前是非东南沿海及特大中心城市不往,现在是逃离北上广逐步靠近家乡,尤其是对上有老下有小的“夹层带”来说“就近一致”成为最乐观的选择,于是乎,成渝经济圈成为中西部最耀眼的淘金地!当然,拯救农村缩短城乡差距的道路依旧相当漫长,但,很明显,已经很近,很近了,春天离我们不再遥远!
回归,成为新时期人们共同探讨的话题,离得更近一点儿,哪怕只是心理上的距离,逐渐成为老中青三代的共识,既然长期以来都是“哪里挣钱哪里花,哪里还有钱带回家”的现状,不如回家挣钱自家花,当家乡经济条件不断得到优化和改良,当出现与沿海城市就业机会与收入水准不相上下的机遇时,迅速回归已经势不可挡!
拯救农村,就是保住中国经济的毛细血管体系,就是拯救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脉源泉!这,不仅仅是农村人的事,不单单是农民工自己可以完成的事,尽管我们农民是主力,但良好的经济环境、人才土壤与政策导向是根本,需要政府和资本的力量共同促进。拯救农村,商机无限,太阳东升,日渐晴朗,美好的一天就在新农村,俯仰天地,空气清新!
2011年5月22日24:00 酒都 现代城 醉星楼
宋墨www.51hip.com龙村小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