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处与群居(5月21日)
关键词:独处 群居 领导力
人是群居动物,有惰性的时候需要人去帮他,自觉勤勉的时候要对别人施加影响。寂寞的时候需要有人陪伴,有成就的时候需要跟人分享。
注重利用群居的天性是领导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身为领导要分配工作,并根据进展与变动适度调整制度与政策。下属不管是在对内还是对外方面,都需要彼此交流、沟通与协作,让身边的人感知并认同自己的存在价值。
同时人又是独处的动物,是有思想的动物,需要把自己的想法与意识表达出来,下情上达,上情下达,平级沟通。领导需要把自己的指令传达下去,更重要的是把自己的权威树立并影响下去;下属也需要争取自己的利益,让自己得到提升的机遇增加一些;不同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工作。
人在独处的时候思考,在群居的时候交流协作。在生活中,这两方面缺一不可。
研发新产品,在更多的时候需要独处;而在新产品上市阶段,更多的需要群居,在工作中,这两方面亦缺一不可。
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只有经过独处的思考,才能得到内心的充实,但思考是建立在群居的基础之上,才更有实践意义的。
独处会让人自绝于群体之外,而群居往往会失去思考的习惯。
在独处的时候,人往往是理性的,在思辨中进行理性对比与抉择;在群居的时候,人往往是感性的,追求一种其乐融融的热闹氛围。
独处是在积累实力,不受外界干扰地积蓄能量,同时也不去影响外界;群居则是在制造影响力,得到周边人士的认同,并温暖自己孤独的心。
当今世界,每个人都在为得到更充分的生存空间,更高标准的生活品质而在群居中竞争、协作,拼命为自己争取更广阔的空间,同时却忽视了心灵独处的空间,不知道其实外界的压力已经让内心独处的空间受到极度挤压。
但独处的时间久了,又会形成怠惰习惯,在进取心方面有所欠缺。
只有思考与行动结合,才能形成正向的进取态势。
在企业中,层级越高,需要独处的时间越长,虽然高层也需要体恤下情,不能脱离群众;那些把自己搞得手脚不停闲的人,往往是不称职的,因为手脚不停闲的同时,头脑注定就会停下来了。这却刚好具有渎职倾向,可能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
层级越低,群居的时候就越需要长一些,因为群居可以互相鼓励,把工作节奏加快,并形成积极向上的进取氛围。
从这种角度而言,有些人是更加适合做决策层的,比如内敛的性格,审慎的思维方式,以及淡定的状态,成熟而略带悲观的倾向性,善于掩饰真实情感以及倾向于把聚光灯让给别人的习惯。而另一些人则做事雷厉风行,有积极乐观不服输的心态,做事光明磊落,务实而没有心计,这样的人更适合在基层做执行。
群居是实践,独处更是磨练;群居需要协调性,不单纯是活给自己看的,独处却是用心感受自己的情绪变化。
以孔子的经历为例,追求成功标准与努力过程,首要的是亲历亲为,因为寻找并追求可以为人所用的阶段,孔子认为只有自己做并成功了才是活教材,是去从政,是结果导向的;但那是需要有别人认同并给自己机会的,或者是游说决策人,用自己的思想直接影响到决策者,是去为政,那是过程导向的。
因为在游说的过程中总是要面对拒绝与冷漠,或者是把自己的思考成果形成体系,让学生们去执行,是为施政,那就是退居幕后,让别人去代替自己实现自己的梦想。
可以说,孔子一生都是很孤独的,从孤独地坚持自己对于仁的信仰,到孤独地到处找工作,到处碰壁,再到最后修订《春秋》,克己复礼,积累自己的资源。
从政者大体是成为牺牲与先烈,为政者就是从另一个角度去看政治,不过就是参谋军师之类的定位;而施政者大体上就是退居幕后,做投资人了。而且教育投资所造就的产品是人,从这种角度而言,孔子就是最大的成功者。
所以真正的成功是将独处与群居之间的关系妥善处理,是不能有所偏颇的。
贾春宝
2011年5月21日星期六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
网络微博:http://www.chinavalue.net/MiniBlog/
http://t.sina.com.cn/jiachunbao
价值中国专栏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新京报网专栏http://blog.bjnews.com.cn/space.php
中国EMBA专栏http://www.chinaemba.com.cn/home/space.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