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虎评论]剑立天地扬正气—我的朋友卢剑利


              
 
  200852,杨广虎与新闻人卢剑利在翠华山相聚,老友重逢,倍感亲切。
                                                                                                                                    长安人网站站长 许海峰 摄
 
 朋友剑利,是一个资深的传媒人;从事传媒业近二十年。现在我觉得他是一个文化人,除了写新闻、杂文、散文外,也写书法,钢笔、毛笔,硬笔、软笔都写,所以应该把他叫做“文化传媒人”,更准确。
 我和剑利认识于十几年前,具体记不得了。反正当时都二十出头,恰同学少年,年轻气盛,指点江山,豪气冲天。剑利属牛,我属虎,他比我大一岁,但是时常透露着朴实、精明、干练、精神和一股肝胆相照的风骨和侠气。
 和牛一样,多年来,他战斗在新闻战线上,勇于冒险,甘于清苦,以一个传媒人的社会责任感,揭露丑恶,颂歌善良;以自己敏感、睿智的学识,在充分尊重新闻真实性的原则下,以独到的眼光,不怕吃苦,为老百姓代言,伸张正义,发掘新闻背后的新闻,思考新闻发生的原因,探幽溯源,让新闻更加饱满,更发人深思,更有深度和力量。
 从1994年开始发表并在全国、省、市新闻大奖赛中获奖的《长安建成“人面桃花园”》,《羚羊“情场”失意下山连伤六人》,《山里人雇保姆》等到1999年《青山隐隐作痛》,《西部开发让在外老陕返乡挣大钱》,《可怜少女惨遭不幸,脚趾被剁卖为人妻》,《子长粮食收储中心擅自变卖国家储备粮》,《延安一村官舞厅潇洒惹事端村委会大印竟被小姐掳跑了》,《清涧法院牌子竟被债主摘了》,《山庄越修越豪华,环境越变越恶化》等新闻稿件引起不小的轰动;
 2003年7月,剑利采写的通讯《被遗忘的战士作家——崔八娃》引起社会关注;《秦岭千年古栈道,今何在?》,特别是《终南山,说不尽的“隐士文化”》、《老龙槽:西安市长安区在陕南柞水县“飞地”》、《旅游的玩味,在哪?》、〈终南山旅游开发应走生态环保路〉等一系列旅游文化的“大稿”出现,重磅轰炸,极具社会意义,令人深思,可以看出,不管他写新闻还是通讯,正从一个传媒业的“新手”向“老将”转变,一步步走向成熟,更加关注现实生活。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传媒人,剑利时刻牢记着自己是老百姓的代言人,为群众鼓与呼,做有胆识的业内人士,才不辜负大家对他的期望。同时,认识到文化责任对传媒人的重要。传媒人的文化责任主要有三个方面:传播正确的、最新的知识;判断进步与落后,进行思想引导;分清高尚与庸俗,指导审美,提高道德修养。这需要不断的学习、探索,需要自己积淀的经验,正确的判断,科学的传播。
 可以看出,剑利的新闻视野非常宽阔,站得也越来越高,新闻通讯,很有风量,直视当下社会,剑笔剖析生活,没有回避,迎头直上,处处留心,不怕吃苦,敢于碰硬,尊重事实。《几起“假新闻”出笼的幕后新闻》,《“宝马”假彩票事件紧急“刹”车》,〈记者站站长究竟是那个级别的官员〉、〈明星生子,媒体生“病”〉、《新闻记者应有“风骨”》等等,他的这些文章很有见地和深度,对“造假新闻”、“记者绑锅”、“追星造星”“出卖隐私”等不健康,违背职业道德等“社会怪想象”进行了严厉地鞭笞和批判。期冀新闻回能到“新闻本身”。
 除了写新闻,策划、实际采写重稿、大稿、特稿新闻外,剑利还写散文和杂文,写书法等,爱好广泛,热心公益,珍惜友情;处处呈现出他的书生意气,人文才情。散文《东佛沟观奇》、《家乡的幸福时光》〈东坪沟,秦岭深处的“世外桃源”〉等感情充沛,形神兼备,杂文《虎年详解“虎”,“虎”字意味深》、《谁斩断了我们的文化之根? 》,针砭沉疴,令人深思。近些年,他专注书法写作和书画交流,寻求精神的更高境界,观其字,洒脱自如,飘逸不失凝重,古拙不失灵活,是自己多年领悟,心灵的真实写照。
 
                 
     
     2008年5月2日,杨广虎、卢剑利在翠华山合影留念   长安人网站站长 许海峰 摄
 
 
  剑立天地扬正气。我的好朋友卢剑利从大秦岭深处生态良好、民风淳朴的“鸡窝子”走出来,一直在不停地追求,绽放着自己璀璨的艺术才华,寻求着人生的大境界。他以笔为剑,剑抵深处,解剖着社会的顽疾和人们的歪术;他用自己的善良、忠诚、厚道,执着,热爱着属于自己的新闻事业;以一个资深传媒人的高度,打量春秋,留下我们记忆的“新闻符号”,给我们鲜活地思考和启迪。他也在不断地实现着自己“仗剑走天涯,风骨留四方”的人生梦想。
                                                                                               
                                                                                                                              2011.4.27夜于长安(修改中)
 
   本文作者杨广虎,男,1974年生,宝鸡人士,现居西安,硕士,高级经济师.1989年公开发表小说,业余写作,现为中国诗歌学会、中国散文学会、陕西省作协会员等,西安市作协、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理事,省摄影家协会会员等。主要从事旅游景区管理、营销、策划近二十年.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形象品牌、节庆文化、景区景点营销推广,旅游文化概念性策划创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