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近二十年前,那时余光中的《乡愁》还远没有现在这样家喻户晓。高中同桌拿手抄的一首诗给我看。其中那样凄绝的意境,入骨的悲伤,一下子击中了未成年少女的心。
从寄宿校回家,在妈妈的书柜里翻到一本《台湾近代诗选》,收录了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台湾绝大部分有名有姓的诗人作品。余光中的作品多达十多首,位居前列。然而,没有收录这一首。
上大学后,买的第一本书是湖南文艺出版社的《余光中诗选》,书不厚,大约几十页,开本也很秀气,最关键的是,每页都有淡淡的彩色衬画,诗意无极。然而翻遍全书,没有这首诗。
二十年后的今天,偶逛书店。完全是扫货的姿态,看到喜欢的就拿下。其中一本《余光中经典作品》,塑料封套都没拆,我也没法翻阅。做决定的时间大约只有两秒吧,我就把它放到书篮里了。回家拆封翻阅,一半散文,一半诗,有一首《中元月》,还是没有这一首。
还是上网搜索吧,很快,熟悉的文字出现在我面前:
《中元夜》-余光中
中元夜
——上穷碧落下黄泉 两处茫茫皆不见
月是情人和鬼的魂魄,月色冰冰
燃一盏青焰的长明灯
中元夜,鬼也醒着,人也醒着
人在桥上怔怔地出神
伸冷冷的白臂,桥栏拦我
拦我捞李白的月亮
月亮是幻,水中月是幻中幻,何况
今夕是中元,人和鬼一样可怜
可怜,可怜七夕是碧落的神话
落在人间。中秋是人间的希望
寄在碧落。而中元
中元属于黄泉,另一度空间
如果你玄衣飘飘上桥来,如果
你哭,在奈何桥上你哭
如果你笑,在鹊桥上在你笑
我们是鬼故事,还是神话的主角?
终是太阳浸侵,幽光柔若无棱
飘过来云,飘过去云
恰似青烟缭绕着佛灯
桥下粼粼,桥上粼粼,我的眸想亦粼粼
月是盗梦的怪精,今夕,回不回去?
彼岸魂挤 此岸魂挤
回去的路上魂魄在游行
而水,在桥下流着,泪,在桥上流
【作者简介】
余光中,原籍福建永春,1928年生于南京。在四川读中学,曾在厦门大学外文系读了半年,1950年到台湾,进入台湾大学外文系,1952年毕业。先後任编译官及教职。1958年到美国进修,参加爱荷华大学作家工作室,第二年获得艺术硕士学位,回台湾教书,先后任教于师范大学、政治大学,期间二度赴美任多家大学客座教席。1972年任政治大学西洋语文学系教授兼主任。1974年到香港任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1958年回台湾,在高雄中山大学任教授及讲座教授,有六年兼任文学院院长及外文研究所所长。余光中活跃于文学界,经常演讲,担任文学奖评审,也多次获得文学奖,包括吴三连奖、中国时报、国家文艺奖、金鼎奖。多年来参与中华民国笔会之工作,并担任会长。多次应邀到中国大陆演讲、访问。其著、译共计四十多种。余光中诗文双璧,是极具特色和影响力的作家。他是学院诗人,一生追求诗艺的提升。早在1967年,余光中在《五陵少年》的自序中,就宣称自己是「艺术的多妻主义者」。「艺术的多妻主义者」可理解为「艺术的多美主义者」。在长达五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他以近一千首诗,为「多妻多美」的信念下了完美的演绎。
录在这里,以飨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