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折射北京迁都
据新华网北京5月5日电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北京市常住人口为1961.2万人,提前10年突破了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所确定的202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在1800万人的目标(常住人口包括有北京户籍的人口和没有北京户籍的人口)。目前,北京人口已近甚至超过城市所承载的环境、资源等极限。
在北京“十一五”规划中,北京市的人口控制目标是1625万人,而实际的结果是1961.2万人,超出目标336.2万人,相当于多出了一个大型城市的人口。其中,外省市来京人员为704.5万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加447.7万人,平均每年增加44.8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0.6%。外来人口在常住人口中的比重由2000年的18.9%陡升至2010年的35.9%。目前,每三个“北京人”中就有一名外地人。
那么,为什么人们要蜂拥进京呢?顾兖州说:“北京是首都,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一无与伦比的特性,使北京更具独特魅力,吸引了大量人员从五湖四海拥进北京,以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尽管目前北京面临基本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较大压力,道路拥堵日益严重,生活垃圾处理困难等诸多难题,但与其他城市相比,北京要比其他城市优越得多。因为,他占据着太多的资源,太多的功能;他有太大的诱惑力,太多的优势(比如公交、取暖等),太优越的环境等等。
北京是全国人民的首都,你没有资格限制国人对首都的向往;北京的现代化建设是全国纳税人的钱堆积而成的,你没有资格把纳税人拒之门外;不然,你就是国民歧视政策或霸王条款!
去年,北京的一场惊天大堵,引发一场迁都北京的热旋风,而后北京推出新政,用摇号等方法限制北京人购车,以缓解交通压力;这次人口普查结果使“北京人口已近甚至超过城市所承载的环境、资源等极限”的现实,北京又该怎么做呢?
有报道称,北京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北京市“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已经都提出对人口要进行总量控制,并提出了基本原则和思路,北京市新的人口政策不久将明朗。从去年底到今年初,短短两三个月,北京就连续推出三道新政:清理群租和人防地下室;车市限购令;房市限购令。
虽然每一项都未提及人口管控字样,但这些政策对外来人口的限制门槛显然更高,同时,限购购买汽车和房子,对流动人口单独设卡,必须“纳满税五年”等。如此严峻的形势,无疑北京今后将会推出更多限制国人向往首都的新令,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值得指出的是,这种规划无效、控制乏力、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举措,或者说出力不讨好或遭到国人痛骂的决策要延续到何时?!
所以,北京要想彻底破解环境、资源等诸多难题,迁都是唯一选择,实行一国三都是最佳出路。否则,将很难走出这一怪圈。
请看以下文章吧,这就是当今的北京!
北京全国人民的首都,你为什么要这样伤我的心???
天朝的子民,从来就没有享受到平等这一根本权利。如果从今天起,你还在做北京人的梦,还想在皇城中匍匐求生,也许你永远没有实现的可能,也许你永远抬不起高昂的头颅,因为命运再次被人为的绞杀在崛起的萌芽中。 今天北京出台楼市调控新政,其中对住北京的外地人作出了如下规定:无法提供本市暂住证、连续五年以上缴纳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暂停在本市向其售房。 难以理解,有些政策的出台总是以牺牲民众的利益来达到畸形的治理效果。北京因交通堵塞,就限制民众买车;因房价过高,就出新政限购。而这些政策的狠招利刃,总结实的挥砍在梦想在北京有发展的外地人身上。 根据网络调查:截止16晚10点,认为北京住房限购政策对外地人不公平的占63%;认为北京住房限购政策不能降低房价的占58%。如此高数据的不公比和肯定房价不降比,新政是靠什么依据出台?令人匪夷所思。 新政的大棒驱赶着梦想在北京发展的外地人,如果五年期限,可以坚持下来,能买得起房子,算欣慰。可是作为当下节节高升的房租金如同是追杀令,迫使外地人不得不离开北京,要么刀刀让你出血。 据统计,目前北京城区加郊区共有可出租房屋大约240万套,其中有租赁需求的人口约700万人,而1-11月份北京普通住宅房租价格为3179元,同比上涨了23%。由于限购新政今天开始实施,促使一部分人不得放下买房的念头,加入到租赁大军中,北京的房屋租赁市场将更加空前火爆。这一火爆的最直接受益群体是出租方,房租金无节制上涨,是需求强劲催生的结果。反之,无房的外地人,在物价上涨和工资蹒跚不动的对比下,不得不黯然卷起行囊狼狈逃离。 北京现象,将成“多米诺”效应,一线城市纷纷效仿,从而会产生这样的场景:外地人含泪回归故里,大城市的交通顺畅了,租房便宜了;工厂停工了,城市人永远是城市人了;城市建设不搞了,GDP靠虚假数据报上去了...... 可见,北京新政和租金高涨两大制约生存问题,足够让奋斗在北京的外地人,心惊胆颤。在GDP世界第二和外汇贮备世界第一的当今,弱势群体却要为赖以生存的吃、住、行而犯愁,是何等之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