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云阳为什么会出现张飞庙?


  三峡库区云阳张飞庙:巴蜀一胜景 文藻一胜地

    也许你觉得云阳很偏远,地处三峡腹心
,即使是高速公路快捷的今天,西距重庆主城310公里,东距湖北宜昌水路里程291公里,更何况在山高林密、沟壑纵横的古代,虽有舟楫之便,但“险以远,故至者少”;

 也许你觉得云阳很贫穷,先民利用天然盐泉熬盐,故称“盐巴”;用青铜作具,酿酒“巴乡清”;云阳倡导工业立县,重振盐化工,但生态农业是经济特色,“云阳白山羊”、“相思”茶、“巴阳峡”脐橙、“鹭鸯”大米供不应求。人口134.21万的库区大县,“十一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332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仅15.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仅13440元、4500元;

 也许你觉得云阳知名度不高,但云阳“藏在深闺人未识”,云阳建县有2300余年历史,公元前314年),秦灭巴国置巴郡,建县名“朐忍”,北周天和三年更县名“云安”,明洪武六年改为“云阳县”。云阳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代代文人墨客留下千古诗篇:王维《燕子龛》诗字字珠玑,杜甫《杜鹃》诗万山啼血,三苏“留题”光耀后世,陆游《忆昔》流传千古……



江上风清,亭阁飞檐,层楼峭拔,煞是壮观。这就是号称“巴蜀一胜景,文藻一胜地”的云阳张飞庙。张飞庙又名张桓侯庙,张飞庙庙门有清末学部主事彭聚星撰联:“卅里风舟船助顺,直与造化争权,况淑气东来,定能焕刁斗文章,落花随水留樯燕;万人敌召虎侔踪,自是忠忱扶汉,从惠陵西眺,得无全故宫禾黍,望帝有心托杜鹃。”

  相传张飞的神灵经常护佑过往的船只,送顺风15公里,后人便在庙里建一亭阁,上书“助我清风”,亭曰“助风阁”。以前,航行川江的新船在首航前,船老板都要到张王庙祭拜,祈愿平安。因厚重历史、民间传说和膜拜英雄思想而兴的张飞庙,将永立于三峡高峡平湖的美景中,任后人顶礼遐想。蔡律摄



云阳长江大桥南桥头的高切坡上的张飞浮雕,传说张飞显灵书写的《鸾降碑》“一把铁枪扶社稷,三尺铜剑振乾坤。先生不知余名姓,赤胆黑面老将军。扶汉张将军。”历史学家邓拓曾说:“张飞是一个具有一定功底的书法大家和绘画大家”,其书法豪情奔放,龙蛇飞动,与张飞性格很是吻合。蔡律摄

就是在这个“山高皇帝远”的地方,1700多年前,为纪念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张飞,先人在长江南岸飞凤山麓建筑张桓侯庙,千百年来,张飞庙拜谒者络绎不绝。

 张飞是个什么样的人?后人为什么纪念张飞?或者说张飞有什么值得人们怀念?张飞庙为什么建在非亲非故的三峡库区云阳县?

  众所周知,张飞是蜀汉著名将领,颇有胆识善于奇袭,性格直爽且有谋略,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生于河北涿郡,殁于四川阆中,其战守之地或当阳、或赤壁、或巴州、或阆中,为蜀汉政权建立立下汗马功劳,张飞南征北战都与云阳没有直接牵连,为什么死后在千里之距、万里之遥的云阳长江边上建立张飞庙呢?

妇孺皆知的传说是,当年张飞驻守阆中,惊闻关羽死难噩耗,“旦夕号泣,血湿衣襟”,急令部将范疆、张达在三日内备齐白旗白甲挂孝出征伐吴,为关羽报仇。二人深知不能如期复命,又惧张飞虎威,遂趁张飞醉卧之际将其杀害,并取下头颅直奔东吴。途中二人闻吴王孙权派人向刘备求和,惊恐万状,急将张飞头颅抛入长江之中。当天傍晚,一老渔翁在铜锣渡(老庙前长江边)撒网捕鱼时捞到张飞头颅,惊恐之中,恍然若梦,梦中张飞托付将其头颅葬于蜀境,不让其随江水流入吴国。渔翁受托,泪如雨下,遂将张飞头颅葬于云阳县城对岸的飞凤山麓,并邀集穷苦百姓修起最早的张飞庙(当时名显忠庙),这就是张飞“身葬阆中,头葬云阳”的奇妙传说。



山清水秀的云阳位于三峡库区腹心,蔡律摄。



蔡律近日在云阳县考察。

10多年前,我在长江上乘船经过云阳,瞭望了一下张飞庙,那时觉得库区大山阻隔,沿途的美景难掩贫苦与落后;2011年4月24日,我首度赴三峡库区云阳考察。在长江三峡工程库区腹心地带云阳,感到这里很美,从宾馆推窗往外看,长江水清澈如镜,常有游船行驶,两岸绿树成荫,空气新鲜,蓝天下白云深处有人家……



在张飞庙财神殿眺望云阳新县城 蔡律摄



云阳老城 蔡律摄



云阳新城 蔡律摄



云阳街道 蔡律摄



生态云阳  蔡律摄

我曾读李正谷《外迁有感》激动不已:“三峡百万大移民 ,为修电站作牺牲;远离故土他乡去,万事都得再从零。遭遇机遇谁重要,要求移民头脑清。把握历史命运关 ,外迁浙江为子孙。农民应以土为本 ,二三产业要兼行。坚定信心出夔门 ,相信政府安得稳。” 一位外国首相感叹:“世界上百万人口以下的国家有20几个,百万移民,相当于搬迁一个国家。”



  云阳长江护坡,绿化带也成了城市一道妙曼风景线。蔡律摄



云阳非常重视城市自然生态建设,为市民增加休闲娱乐的绿色空间。蔡律摄

云阳新县城是三峡库区搬迁试点县城,被社会各界认为搬得最好、最为成功的县城,县城后依巍巍磐石城,前俯滔滔长江水,夹两江之利,兼有“山城”、“江城”之美誉,努力把“城市变公园,农村变乐园”。云阳凝聚了厚重的古巴渝地方文化、盐文化和古今移民文化。我为三峡库区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到由衷的喜悦,与上海来的章总一起思谋为库区的发展贡献一点心力。在短短的两天考察中,我在思考一个问题:三峡库区云阳为什么会出现张飞庙?有四点愚见供参考。

  一是对英雄的崇拜。张飞性格秉直,忠肝义胆,也是后人敬仰的人物,曾摆疑兵计以20骑吓退曹军数千虎豹骑。后期又出奇兵前后夹击大破曹魏五子良将张郃于宕渠。性格直爽且有谋略,敬君子而不恤小人,但对部下过于严厉。官至车骑将军,封西乡侯。蜀汉三杰之一。章武元年(公元221年)死于暗杀,谥恒侯。巴文化发端于20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其代表性古人类是“巫山人”。巴人以勇猛、顽强、坚韧、善战著称,巴族能歌善舞,舞风刚烈,富有气势,“海纳百川、心胸开阔、忠诚信义、耿介豪放、勤劳勇敢、坚忍不拔、善于学习、敢于创新”巴文化精髓至今仍有弘扬的价值。



“安喜曾闻鞭督邮,黄巾扫尽佐炎刘。 虎牢关上声先震,长坂桥边水逆流。 义释严颜安蜀境,智欺张郃定中州。 伐吴未克身先死,秋草长遗阆地愁。”这是《三国演义》祭张飞的诗,张飞铜像上面悬挂着“力扶汉鼎”的牌匾。老百姓将张将军奉为神明,用红布结系在铜像前铁栏杆上以祈求平安。蔡律摄



义释严颜  蔡律摄



《三国演义》中曾描写张飞站在长坂坡(现湖北省当阳县)桥头一声大喝:“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吓退曹操百万大军。古往今来,有如此气慨者,惟有张飞矣!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为张飞御笔亲题:“雄赳赳吓碎老曹肝胆,眼睁睁看定汉室江山。”罗贯中引诗赞扬张飞说:“长阪桥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圆睁。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长坂坡退敌,蔡律摄

英雄崇拜加上人们在天灾人祸面前体验到的恐惧和无助是产生救世主的温床。勇武盖世、刚正不阿、力扶汉鼎的张飞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救世主是自然而然的,也是国人追寻的做人的标准之一,多少年延续下来,张桓侯早已从人变成了神,从神变成了佛。不知从何时起,张桓侯成为了当地的张王菩萨。千百年来,老百姓一直把张飞作为一尊神来供奉,就不难理解。

二是云阳人文化性格对张飞的认同,愚以为张飞的耿直、勇猛、智谋和义薄云天的大义感动世人,与云阳的历史人文文脉有耦合之处。《云阳县志》(1999年版)评述道:云阳人民勤劳、勇敢、聪慧、执着、热情、豪爽,民风剽悍、淳朴、好结社、讲义气、重亲情、不畏权势;重承诺而轻生死,贵忠义而贱财帛;导之以义,可赴汤蹈火;服之以理,可肝脑涂地;动之以情,可解囊倾赠;而迫之以威,则反抗愈烈,欺之以诈,必报复而后已。民间崇奉忠臣、孝子、清官、义士,仅祭祀关羽、张飞、岳飞的祠庙曾多达数十处。喜言出必践之人、济困扶危之士,看重“说一不二”。在异地他乡,云阳人勤奋睿智、刚健有为、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群体意识和乡土观念极强,拳拳游子意,殷殷故园情。与云阳人相处,切忌说大话、假话、空话。



史料记载,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杜甫举家东迁,行至云阳(时为云安县)途中,肺病复发,寄居张飞庙中的水阁11个月,其间写下了30多首动人的诗篇, 唐代诗人杜甫客居云阳时写下了“云安有杜鹃”的诗句,杜鹃鸟历来是重情重义的象征,云阳人民更为重情重义,在张飞庙建有一座杜鹃亭。蔡律摄

 三是云阳自古以来文风很盛,尊师重教更成为一种优良传统。一个高度重视文化传承的民族,一个高度重视文化教育的民族,终将以文化的芬芳、精神的磨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三峡库区腹心云阳,我感受到这一点。

“青山不厌三杯酒,长日惟消一局棋”这是唐代李远,夔州云安(今重庆云阳县)人的诗句,《全唐诗》记载的李远留下来的两句残句,浅显易懂,表现出的忘忧意境令生活在嘈杂现世的人们十分向往,写出文人雅士的两大爱好——品酒和弈棋,酒生灵感,棋如人生,唐宣宗原本要派李远去填补杭州刺史的职位,看见李远的诗句认为,这种整天只知道喝酒下棋的人怎么可能能治理好地方呢?幸好宰相力荐。李远上任后,勤勉谨慎,政绩甚好。



“辅成仁德,为事致善”重庆市云阳外国语实验学校在新纪元集团“尊重差异、提供选择、开发潜能、多元发展”教育理念的指引下,秉承“教育服务,对每个学生负责;全面育人,使每个学生进步”的办学思想,走特色发展和内涵发展的精品教育之路。图为曾义荣校长在向重庆银行云阳支行朱华居行长介绍办学情况。



重庆市云阳外国语实验学校体育场。



云阳县委常委、纪委书记陈孟文在认真阅读蔡律编著的《魅力忠县》。



张飞庙里的文物 蔡律摄 。张飞庙由此以“三绝”(文章绝世、书法绝世、镌刻绝世)之誉号称“文藻胜地”、“巴渝一胜景”。

我今年偶识90岁云阳黄汝勋老先生,他是近代第一批从三峡库区云阳山沟里外出求学的人,抗战时期,他考进中央大学经济学系,黄汝勋非常重视亲友、族人之间的家庭子女教育,知识就是力量,掌握知识对人、对己、对社会都有好处,哪怕是家庭在困难,一定要想方设法让孩子们接受教育。据说,不完全统计,黄氏家族1600多人中很多人走上求学、成才之路,有近400名大学毕业,黄汝勋老先生尊师重教之举令人钦佩。

     四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忠、义、仁、智、勇”的弘扬。

  “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誓毕,拜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国人耳熟能详。



“这一拜,春风得意遇知音,桃花含笑映祭台;这一拜,保国安邦志慷慨,建国立业展雄才;这一拜,忠肝义胆,患难相随誓不分开……”结义台上以桃花掩映为背景,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名扬天下,20世纪40年代孙元良驻军张飞庙时写下赞颂张飞的诗句:“吾侯椎屠耳,辉煌酹大志,岂为高官爵,宅心在济世。”蔡律摄



蔡律在得月亭留影。“拍手楼边邀月来,山唅好月到楼台。浮金不住长江去,清兴元从秋景开。敲句具休庾亮词,续篇谁是杜陵才?何当深夜留连饮,一派寒光入酒杯。”明代吴勋称颂得月亭饮酒赏月的佳境。章红红摄



灵钟荡云,章红红总监虔诚让千年钟声在张飞庙得月亭响起。蔡律摄

忠诚无私,尽己心力以奉公、任事、对人之美德曰忠,中华民族五千年,有多少忠臣烈士,对祖国,对人民,对伟大的事业无比忠诚,正是靠了这种精神,使自己和他人的心灵得以净化和升华,凝聚成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信义精神即信用和道义,做事说话讲仁义,守信用,故名信义。倡导、恪守这种精神,使它成为做人处世中一种高尚的行为准则,还是人类社会的主流,也是做人的根本。

仁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一般指仁智精神,这种精神的本质就是博爱与文明。

智即智慧、聪明,有才能,有智谋。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勇即勇武精神,它的本质就是激励人们奋进、拼搏、创新、开拓。

一个“对国以忠、待人以仁、处事以智、交友以义、作战以勇”,代表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仁、义、智、勇直到现在仍有意义,忠就是责任、境界,仁就是爱心,义就是信誉,智就是文化,勇就是不怕困难。

张飞庙秀美清幽。布局严谨、层迭错落、独具一格,既有北方建筑雄奇的气度,又有南方建筑俊秀的质韵。 游客来到这里,不仅从中了解张飞耿直豪爽的性格,而且可以回顾悠久的三国文化和历史。 张飞耿直坦荡、刚正不阿、勇猛有谋,义薄云天,以及他悲剧性的命运,对今人做人做事颇多启迪,对当代中国建设和谐社会有一个历史的参照。张飞之所以被人怀念,因为他承载着太多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信息激励着后人。

  蔡律    2011年5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