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斋里飞出爱情鸟
沈东子
说起畅销书与影视剧,可以说绝大多数影视剧都由畅销书改编而成,但也有反过来的,电影拍摄后大受欢迎,编剧再把剧本改写成小说,风行一时,《爱情故事》就是一个例子。埃里克·西格尔(Erich Segal,1937—2010)最初只是为派拉蒙公司编写一个校园爱情故事,一个富家子弟爱上了一个贫穷的意大利姑娘,不想姑娘患上白血病,爱情成了悲情。这本来是个很普通的爱情故事,但西格尔注入了现代元素,影片里一句“爱就不要说对不起”一时风靡全美,成为热恋男女的口头禅,同时也给正深陷越战泥淖的美国社会,送去了一阵灵魂的清凉,影片主题曲更是悠扬动听,如今仍不时在酒吧、咖啡馆里回旋。
既然影片如此催人泪下,当然不能放过机会,西格尔趁热将剧本改写成小说,一下就上了70年代初畅销书排行榜榜首。漓江出过《爱情故事》中文本,钱和泪水都赚了不少。最浪漫的想象往往来源于最古典的修养,西格尔其实并不是一个很浪漫的人,至少行为很规矩,他出生于一个犹太拉比家庭,从小受到严格的道德教育,大学期间修的是拉丁和希腊文学,专攻柏拉图,曾先后在哈佛、耶鲁做 文学教授,是一个典型的古典文学专家,不过因为授课过于严谨,学生并不多。
西格尔不甘心困守书斋,决心写爱情剧。他本人生性羞涩,没什么浪漫传奇,但喜欢旁听同学们的风流事,哪个美女如何如何,哪个帅哥又如何如何,听到快活处,仿佛那主角就成了他自己。《爱情故事》的男主人公奥利佛身上,就有西格尔当年哈佛室友戈尔的影子,这戈尔是谁呢?对,就是克林顿时代的副总统戈尔。原来戈尔是个情种。
成名后的西格尔曾迷失过一段时间,他回忆说他以为自己从此将永远头顶光环,殊不知人家正在寻找下礼拜的畅销书作者,准备取代他。影片虽然获得当年奥斯卡七项提名,文学界却不欣赏他,“这只是个故事,离文学有点远。”时任国家图书奖小说评委斯泰隆如是说。美国文学界对过于轰动的小说向来很戒备,遭遇同样命运的还有30年代的《飘》。西格尔喜欢跑步,曾参加过马拉松比赛,成绩还不错,达到2小时56分。有一次在纽约中央公园慢跑,碰到大作家菲利普·罗思,就是写《再见,哥伦布》的那个,名气比他大多了。他对罗思说:“你写得不错。”罗思则回应:“你跑得不错。”
尽管不被文学界看好,西格尔还是收获了大量粉丝,他回到耶鲁继续讲授古典文学,这回可是今非昔比,同学们都想看看一个畅销书作家,如何演绎古希腊文化,600个座位的阶梯教室座无虚席,西格尔一跃成为该校最活跃的教授。不过好景不长,耶鲁以“课外活动”太多为由将他解聘,这可以说是整肃校风,也可以理解为教授间勾心斗角的结果,西格尔自己则说,他被耶鲁扫地出门,那是耶鲁嫉妒他。西格尔与太太厮守34年,有两个女儿,大女儿继承父业,如今是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