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酒店管理学会
小莫
自今年3月初学会专家研究并提出酒店“用工荒”的成因后,各地院校和报纸刊物相续发表了旅游酒店企业“人才荒”的文章,校方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同时,对于旅游酒店管理行业的了解少之又少,外加上各大院校对于就业生的就业定位相对偏高,尤其在高等院校更为明显,使得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对自身就业的方向产生偏生,与实际酒店企业用人模式相悖,导致了一定程度的“代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酒店业人力资源的不断完善,这种“代沟”矛盾日益突出,一边是酒店急寻“人才”,供不应求;一边则是学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就业生一“才”难用,供大于求。导致这些未来酒店业的主力军在专业领域的大量流逝,也有一小部分理念清晰的就业生,会选择国外旅游酒店院校的深造,这些人才毕业后大部分留在国外,或进入国内国际品牌酒店就职。时间长了,中国本土化酒店人才库趋于“弹尽粮绝”,靠四处“偷菜”挖墙脚定位岗位人才,基层岗位则是录用了跨行专业就业人员,这就是目前中国本土化酒店仍然沿用的人力资源模式,长久下来,不但在人力资源薪酬体制上存在误区,在整个企业文化的建设、经营理念的统筹方面都有一定弊处。
时代越是发展迅速,这种矛盾越日益明显,这与当前高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息息相关,与院校相关专业的学生职业规划做的好坏有很大的关系。中国应该学习国外旅游酒店院校的培养模式,但在学习过后应该针对我国特有的国情和行业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完善的中国本土化酒店人才培养模式,行业也急切呼吁能够尽快研究出这样的培模式来。
出处:http://www.cnhms.org/newsView.asp?id0=6&id1=274&id4=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