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雅:杨老师你好,我是高一的学生,可是我的成绩不能上去了(中考时是班上的1号),总是不能专心上课和做作业
杨永龙:你的目标是什么呢?
雒雅:也不知道,现在就是想入实验班,要级上前60。
杨永龙:把目标具体到分数
雒雅: 680
杨永龙:现在是多少呢
雒雅: 620
杨永龙:然后把增长的60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配到各科,这样就让各科有了具体的目标
雒雅:可是 总觉得很难。
杨永龙:然后制定出相应的学习计划按部就班的执行
雒雅:可是有时不会去执行呀,就像现在本来想做作业的可是...
杨永龙:无论做什么都要记住“三坚持”“三行动”——难在坚持;贵在坚持;成在坚持。难在行动;贵在行动;成在行动。如果坚持和行动,那么等待我们的就是成功
俄国寓言大师克雷洛夫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年轻的朋友们,充沛的体力需要锻炼才能获得,敏捷的思维需要不断地磨砺和学习才能获得,富有魅力的个性只有通过自身的积极参与服务和奉献,才能使之茁壮成长。而信念的建立和发展则需要实践和行动!在实际生活中做正确的事而不做错误的事,既便是偶然做错了事,便马上改正。这样我们就会在实践的道路上取得生存的优化和事业的进展。
今天晚上你在灯下作计划,但如果明天却不能依照计划采取行动,那么你所作的这些计划就如同废纸一样毫无价值。记得在上中学时,我的语文老师给我们讲过一个寒号鸟的故事;每当夜晚寒冷时刻的来临,寒号鸟就瑟缩着被寒风冻得冰凉的身体、一声接一声地说:“嗦啰啰,嗦啰啰,天寒冻死我,明天就搭窝”。可是,每当太阳一出,它们就飞到有阳光的避风处唱着“阳旮旯旯里暖和,阳旮旯旯里暖和,太阳照耀我,胜过温暖窝”。而忘记了搭窝的事,一辈子都在寒风中号哭,令人厌烦。
为什么不从现在就开始向自我发出挑战的吼声呢;你的脑袋难道比别人少了什么,不能通过付诸行动得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呢?你将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补救你做过的错事呢?为了实现登上现实理想的高峰,你将从哪个方面开始起步呢?用多长时间?你在日常生活中要克服阻碍着你前进的羁绊吗?请你运用列清单的方式回答以上问题,然后针对它们制定行动的计划。把自己想象成梁晓声、刘兰芳、谈迁和施瓦辛格那样的人,或者把自己想象成从高山上流淌下来的一股溪流,唱着愉快的歌声而浸入花草树木,使它们馨香四溢、茂盛葱茏,一年四季都有鲜花和群鸟相伴,这将是对你自己最好的奖赏和回报。做什么事都能心旷神怡、乐而不疲,最好的做法是,制定出一项计划,使你在行动的每时每刻都为自己拥有最好的事物和最佳的状态而感到满意和振奋。
我国古训说得好:“笋因落箨方成竹,鱼为奔波始化龙”——山间竹笋,在成长的过程中,竹笋因为有笋壳脱落的痛苦,才变成了枝叶婆娑的竹子;鱼儿因为长途奔波,从小溪、小河到大江、大海、经历了千难万险,才蜕变成龙。
雒雅:噢噢 谢谢了
雒雅:我的成绩不能上去的时候 我朋友叫我玩玩网游 你觉得好吗
杨永龙:其实先要完成计划,然后再去调节大脑
雒雅:哦 可是不能专心做作业怎么办呢?
杨永龙:一旦有了这样一个目标,接下来你要切切实实的决定:为了达成这个目标,自己将会付出什么样的努力与代价,以及用什么样的行动--确定实现这个目标的具体行动与计划(包括长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和天计划,用白纸黑字写出来)。世界上既没有不劳而获这回事儿,也没有东游西浪就能达成目标的。
用此时此刻就去执行计划--锲而不舍的行动以及钢铁一般的意志、信心、勇气和恒心,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践行自己所设定的计划,每天上床之前检查验收。当完成了当天的学习计划之后,你一定要给予肯定和褒扬,比如,今天我做的作业这么多,想不到我的效率如此高,今天完成了这么多作业,我又学到了很多知识,甚至比别人又多学了一些知识。这样就等于增加了自己的愉悦和快乐的情感体验,同时也会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如此每天反复,用不了多少天你就会把学习真正接纳为一件快乐的事情,当然学习热情也就会高涨起来。这样就会步步为营不断扩大战果,那么等待我们的就是成功。
时时坚定严格地按自己的意志和计划生活,随时随地抓紧时间,全神贯注地、高效率地干自己该干的事情,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实践证明,每一次成功都将会使意志力进一步增强。如果你用顽强的意志克服了一种不良习惯,那么就能获取与另一次挑战决斗并且获胜的信心。每一次成功都能使自信心增加一分,给你在攀登悬崖的艰苦征途上提供一个坚实的“立足点”。或许面对的新任务更加艰难,但既然以前能成功,这一次以及今后也一定会胜利。
雒雅:哦,我想我从此应该能坚持了吧!我会努力的!谢谢杨老师了!定计划 施行计划!
杨永龙:当自己不执行计划的时候,就让自己意识到后果,比如,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学业荒废→进不了实验班→“毁了我这辈子的前程”,并引导自己去理性地思考,这样也可以达到提高自制自控能力的目的。
雒雅:我也这样想过 可是觉得和别人的实力相差太大了....没什么信心了
杨永龙:这是你为自己找借口,如果你要像寒号鸟一样,第一个看不起你的人就是我!
杨永龙:坚信自己,经过努力,一定会取得成功。心理学上有一个“自证预言”的定理,它是说,当一个人坚信某件事要发生的时候,我们就会主动的去寻找和发现符合自己所期望的正面信息,而不断获得的正面信息又会给我们强大的信心,我们的行动也会在这样的信心之下变得更加积极起来,那么我们所想要的一切也就会在我们坚实的行动之中如期而来。
雒雅:恩!我一定会努力地!
杨永龙:一般来讲取得成功有这么一个顺序:自己了解自己→自己发现自己→自己肯定自己→自己超越自己。从成功的这个顺序来看,你的问题首先出在基础不扎实,知识点没有掌握。
雒雅:恩 那要怎么加强呢?
杨永龙:回归到课本,把这一学年所学过的所有学科的教科书认认真真、仔仔细细过一遍,并把要点、重点、难点和知识点分解而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争取把课本上的例题按照相应的解题规范解答一遍,这样你就可以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
雒雅:扣紧书本?
杨永龙:课本是一课之本,是考试命题的依据和根源,同时也是试题答案的来源,所以我建议你把课本仔仔细细看一遍,只要你把课本上基础概念透彻理解了,同时也把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纵横向串连了起来,那么我相信你的成绩就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的。
雒雅:哦 各科都一样?我是读理的
杨永龙:当然了
雒雅:只还有两个月呀
杨永龙:那一科都需要把书看全看透
杨永龙:下面我把读课本的方法告诉你,供你参考:
第一,读课本应该注意知识的全面性、重点性、精确性、联系性和应用性,特别要集中力量对教材中的关键性知识(人们常说的考点),进行反复阅读、深刻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前因后果,同时要找出知识疑难点。
第二,读课本,画出方法(研究问题的方法)。疑难点在课本里,研究问题的方法是在研究解决各个问题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而且一些典型的、常用的方法还会在书中多次反复出现,阅读课本时应该多留心、多揣摩,逐步加深对研究方法的领会。
第三,每一门学科的知识点都是有特点的,看书时全明白,合上书后又怎么样?做题时能不能运用?这都需要知识点在脑海中落实到位。每看完课本的一部分,不用课本能不能了解里面知识点的区别和联系,这很重要。基本概念需要正确的理解,要把最细致的地方搞明白,虽然数学、地理、历史、政治都很重视整体的知识架构,但最基础的还是一个个知识点,只有把一个个知识点扎实掌握了,那么你也就会“一看见题目就知道怎么做”了。
第四,要做到以书为主,以题为辅。看书时要注意我们在平时的联系和考试中,错什么补什么,每个环节都有对应的知识点,不要排斥滚动式的知识点复习,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还要反复看,这样逐渐就能演变成板块式的知识点,形成整体知识网络。
第五,掌握知识点不是单纯指看书背下来,而是掌握知识点在生产、生活中的联系和应用。看书时能懂,合上书就忘记是不行的,将课本中内容在脑海里反映出来才可以。
第六,分析比较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用弄得太复杂,比较的方法很多,比如图形法、列表法、图标结合法等。锻炼自己的发散思维和知识点的迁移能力。做这项复习时靠的是归纳课本总结方法,而不是靠大量做题。
第七,读书的时候多总结,然后自己给自己提问题,把问题都写下来,然后再逐一解决问题,同时做到一边看一边自己列提纲,把每章每节的主要内容都写下来,这样有助于理清脉络,顺畅思路。只要你把课本上所有的知识点梳理、理解和消化了,那么你的成绩也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
第八,在日常的学习之中把课本上的知识点、关键点(比如词语、概念、定义、基本语法、逻辑、章法、定理、公式以及具体的运用和计算)尽可能烂熟于心,同时在学习、听讲、笔记时善于抓住要点、重点、难点和知识点,并把要点、重点、难点和知识点分解而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达到加深理解记忆,灵活运用的目的。在用好、学好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再做相应的题目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做完题之后要思考总结解答这类题目的技巧,从而使自己有效掌握知识以及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
在预习→学习→复习的过程中对所面对的知识善于思考--从更多更广更深更远的角度来考虑问题,遇到问题会多问几个“为什么”,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自己能解决的就当场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在老师讲课中寻求答案,课堂上还没有解决的课后及时请教老师)。这样无疑就促进了我们对知识的消化吸收,从而转化成了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同时在学习的时候善于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摸索方法,巧妙地学习,科学地记忆;同时也善于比较,让自己所学的知识形成体系、联成网络、存同求异,区别运用。进而使自己对所学的知识掌握更牢固,理解更透彻。
在解题时从课本上的习题入手,课本上的习题比较简单,做起来也会比较轻松一些,课本上的习题做完之后再由浅入深,遇到不会做的题之后要有意识的强迫自己不看答案、不看书套公式、不求助于别人,而是静下心来,积极调动自己的大脑知识库,主动寻求解题思路。这样由浅入深地训练自己,加上对常见题型的归类分析,再见到习题时就会在第一时间反应出该题所考查的知识点和思维方式,做起题来也就会有得心应手的感觉。
平时做题时,对于那些让我们感觉到无从下手的题目,要注意审两遍题,第一遍搞清楚题目的主要意思,内在联系,以及依据什么条件回答什么问题。第二遍看出题的老师要考察什么知识点。这样就会让我们联想到题目所考察的知识点,就可以以此为线索对症下药,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如果遇到解答中出现困难的题目,就将与这道题目有关的解题方法和所考查的知识点在题目的旁边列出来,然后在本子上总结出来。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在考试的时候看到题目就能联想到有关的知识点,并迅速找到相应的解题方法。使用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提高解题速度,节约时间,另一方面做题的正确率很高,提高了解题命中率。
有人六十天可以把高中三年的课本完完整整过一遍,我就不相信你不能在两个月以内过一遍高一的课程
雒雅:谢谢你,我一定会严格按你提的要求和方法去努力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