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智能电视是旁门左道?


  “电视是用来看的,不是用来上的。”我微博上这句话,被不少媒体引用。

  电视的本职是什么?当然是接收、显示电视节目;上网是电脑的事,不归电视管。这就好比母鸡负责下蛋,公鸡负责打鸣。

  我这么说,当然不是说电视不可以搭载网络功能,电视搭载一定的网络功能,和电脑承载一定的电视功能,都是必须的。这是3C融合的需要。问题是:谁才是3C融合的真正载体?

  所谓“3C融合”,通俗地讲就是电视、电脑、电话三者功能合而为一。换言之,未来会出现这样一种产品,它既是电视、电脑和电话,又不是传统的电视、电脑和电话,它是个“三不像”,准确的叫法是“手持信息终端”——实际上,它叫什么并不重要。

  我们不妨来看看电视、电脑、电话各有什么特点?

  先看电视:电视的优势在于接收和显示电视信号,屏幕大,显像效果好。但是,电视一般只能在固定空间使用,不能移动,更不能手持。

  再看看电脑:电脑的优势在于上网和办公,尤其是笔记本电脑,可以移动使用,携带较为方便。目前,用笔记本看电视和通话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在于WIFI尚未形成覆盖。

  最后看电话:当然,我这里所说的电话实际上是指手机,和我们说电脑专指笔记本一样。电话的最大特点是移动使用非常方便,可以实现随时随地通话。目前,3G网络已经形成覆盖,用手机上网、看电视已经能够实现。当然,用手机上网、看电视,与电脑和电视还是有很大差别。

  未来的“三不像”一定具有如下特点:首先,可以用来上网、看电视、通话,而且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这一条,目前手机和笔记本基本上都具备;但是电视就差远了,互联网电视名不副实,网络功能很弱,用电视通话则几乎不可能。其次,“三不像”必须确保随时随地使用,具有充分的便携性与使用的自由性。这一条,电视、电脑和电话谁最具备?当然是手机,你在大街上随便走一圈,看看那些低着头的人在干嘛?笔记本也具有一定的自由性,但是,因为体积较手机大很多,更关键的是网络尚未形成无缝隙覆盖,所以,使用的自由度大打折扣;而电视则基本上属于“植物”类。

  这么一比较不难发现:最适合承载3C融合使命的是手机和笔记本,电视基本上可以被排除在外。

  那么笔记本和手机,谁最有可能成为最后的选择?我们来分析看。

  和手机相比,笔记本的最大优势是网络功能强大,显像效果较好;最大劣势是使用的自由度大大降低,通话功能当然也弱很多。实际上,手机的劣势恰恰是其优势带来的,小体型携带和使用方便,但是显示效果弱很多。

  但是,人类追求自由的天性十分强大。有一首诗写的很好:“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与自由相比,生命和爱情都不算什么!这意味着人类能容忍手机的互联网与显示功能的不足。实际上,随着新型显示技术的突破及3G网络的覆盖,用手机上网和看电视很快就会走向普及。

  因此,在电视、笔记本、手机三大产品中,最适合成为3C融合载体的,只有手机。

  前不久,电脑发明人说“电脑正在被手机取代”,从另一个角度佐证手机发展前景巨大,承载了人类3C融合的最终使命。

  这么说下来,电视走3C融合的路线,实际上是旁门左道,偏离了电视应该发展的主流轨迹,有点不务正业的意思。

  当然,彩电企业要推什么智能电视也不是罪过,电视具备上网功能毕竟给消费者多一个选择,给厂家多一个卖点。我需要提醒中国彩电企业注意的是,别忘记电视的本质属性是高清,是立体显像,什么互联网啊智能啊,就是浮云。随着宽带进入越来越多家庭,用电脑上网才是正途,当然,这是指“三不像”时代到来之前。一份调查显示:拿电视上网的,要么是50岁以上的老人,要么是东北人所说的“白脖子”,用赵本山小品的话说“年轻人谁会干这事”。

  因此,中国彩电企业一定要认清主流发展方向,在3D电视上下苦功夫,“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不要昏头转向随风倒。

  中国彩电企业已经丢掉自己多次,这回别再丢掉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