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生活离不开信念
喻建国
人的生活离不开信念,因为在人的生活中必须要有个体的主动性行为,主动性行为仰仗个体的独立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调性,也就是人的主动性行为需要仰仗人的意志,人的主动性行为实质就是人的意志行为,而信念恰恰是意志行为的基础。个体行为的动机和目标是由个体的独立性掌控的,同时需要果断性作出辅助,个体行为的持续需要个体的坚持性,否则个体的行为不可能保持行为的长期持续。个体的自调性既在行为初期也在行为持续期显示重要的作用,它既相辅个体的独立性又相辅个体的果断性和坚持性。它能够保证个体动机目标与其整体长远目标相互的统一。
信念能够产生一种强大的动能,它可以有效地激发个体的精力、体力、智力以及各种其他的能力,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它还能够激发个体的潜力。人的外在力量在平时呈现的仅仅是人的全部力量很小的一部分,或者说只有呈现了人的力量的5%,当人的信念发挥作用时就能将其余还没有焕发的力量再大大地唤起,形成在实现个体基本需求和欲望或信仰的行为中的强大能量供应源。
信念一般包含着个体所确信的观点、原则和理论,以及在各种行动中的个性倾向。信念极端的内在表现为世界观、人生观、历史观、学术观,而信念极端的外在表现为一种持续的坚定的作为,夸夫奔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都是这种极端外在表现的写照。
“我要活下去!”这就是人们最最基本的信念,在寒冷的冬天,在去菜市场的路上,一位年过八旬的老太太拄着手杖,随手携带着一只盛菜的布包,你问她:“你到哪里去?”“我去买菜。”“为什么要去买菜?”“因为要吃饭时下饭。”“为什么要吃饭?”“这还须问吗,因为要活下去。”就是这个基本信念,这位老太太拄着手杖去菜市场买菜。早上很早,天刚蒙蒙亮,那些要到离开住处很远的学校去读书的学龄青少年,背着书包,啃着早点,急步去赶公交车。你问他们:“这么早干嘛啊?”“赶车去学校。”“干吗要赶车去学校啊?”“因为学校远。”“为什么跑老远地去读书啊?”“因为那所学校好,将来升学情况就比较好。”再要追问下去,那最后的一个答案肯定是“为了比较好地活下去。”
信念经升华处理,就成了信仰,信仰是信念的高级形态。由此也可看出,信仰的基础必是信念,无信念也就不可能呈现信仰。信仰比信念华丽,比信念高尚,比信念理性,比信念神圣。
没有信念的人就很可能变成了抑郁症患者。抑郁症患者有三个主要的特征:一对周围大多数事物、过程、运转全无兴趣,二把自身和外界隔绝,让自身生活在一个封闭的时空中,基本没有社会交往,三常念自我毁灭并实践自杀。之所以对周围大多数事物、过程、运转全无兴趣,就是因为缺失了信念;之所以让自身生活在一个封闭的时空中,基本没有社会交往,也是因为缺失了信念;缺失信念的终极效应就是让缺失信念的人去走向自我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