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课堂
位于丰台区的十二中不是“丰台十二中”,而是“北京市十二中”。它是北京市首批示范高中校,也是获得北大2011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资质的北京13所中学之一;北大、清华、中国科技大、复旦、浙大等16所大学给予了十二中这所品牌中学近百个自主招生推荐名额。2010年,十二中高考600分以上人数达133人,占本校考生总数的三分之一,考取清华、北大人数为25人;中考到2010年实现了全区总分成绩十连冠,包揽了历届中考状元。目前,十二中一校四址,是北京规模最大、办学实力最强的优质中学之一。投资超亿元的东校区今年9月将正式面向全市招生。
■丰台有了高水平的“教育航母”
今年9月,丰台东高地将迎来一批中考成绩优秀的高一新生,他们将走进此前东高地一中、四中原来的校园。
当然,那时东高地一中、四中校名将不复存在,投资约1.2亿元建成高标准、现代化的原一中和四中校园将被正式冠名为“北京十二中东校区”。东校区是十二中体系下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二中是北京基础教育的金字招牌。建校77年以来,十二中长期领跑丰台教育;在全市中学教育领域,十二中也一直以其雄厚的办学实力跻身北京最为优秀的学校阵营。
目前,十二中已成为拥有85个教学班,3754名学生和407名教职工的一校四址的完全中学——
高中本部位于西三环,在丽泽国际金融商务区西侧。校园在北京名校中硬件算“相当不错”。新增的占地面积70亩的生态文化园和即将拔地而起的艺体楼等设施项目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活动、陶冶情操的多维空间。
初中一部现址位于西四环丰台镇上,初中二部位于南三环、四环之间。毗邻总部基地的科丰校区新校区即将投入使用。
东校区在十二中的总体规划中将建成高中部。今秋,东校区首次面向全市招生,致力打造优质教育的又一个高地。在课程设置上,东校区计划开设通识教育类必修基础课程、科学素养培育类必修提高课程和选修拓展课程,加强数理课程的深度和广度。东校区将实施小班教学培养、导师制和全程职业规划指导,积极探索多元出口途径,让不同特长学生都有发展的空间。
“十二中一校四址,每个校区都要办成精品。”李有毅校长说。
■名师助力十二中
十二中打造优质教育的“底气”首先来自于教师队伍。
在北京各名校中,十二中以师资力量雄厚见长。校长李有毅是数学特级教师,在教学上颇有建树。目前,十二中有3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2名在职特级教师,21名北京市学科带头人和市级骨干教师,78名区级骨干教师;拥有北京市“十佳”班主任、“紫禁杯”班主任30多人。
2010年,两位青年教师获得全国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十二中也因此成为北京唯一同时获得全国教师教学两个大赛一等奖的高中校。在北京市初中教师教学基本功培训和展示活动中,有9名教师获得一等奖,获得一等奖的比率居全市首位。
目前,学校正积极推进“四问五环节”(设问-解问-追问-新问;备课要精-上课要实-作业要选-辅导要深-评价多元)教学模式,努力构建生态智慧课堂。每个教研组都研究出一套颇具学科特色的教学法。例如语文有“三新笔记”(新知识、新方法、新感悟)、“五子登科”(选例子、指路子、做样子、给场子、挂牌子)教学法,数学学科运用了多元智能理论的“问题连续体”教学法,英语学科采取“同语速听写”教学法,化学学科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生物、物理学科“数字互动与探究”教学法等等,这些教学法兼顾了教的艺术、学的方法和评价的制度,共同构成十二中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的特色体系。
抓课堂效率是十二中提升教育质量的主要秘笈。多年来,一批又一批优秀老师的倾情奉献,成就了十二中教育质量的品牌。
十二中的校外师资力量在全国的中学中首屈一指——依托航天科技优势,拥有一支包括两院院士在内的53位校外专兼职科技创新教育指导教师团队。
■构建高水平的课程体系
能否构建高水平的课程体系,是一所学校办学实力最直接的体现。
十二中构建了完善的、具有领先地位的课程体系——由学科内融合课程、跨学科的广域课程和核心课程组成,形成了“选修课、社团活动、竞赛队”三位一体的校本课程体系。许多课程在北京市均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2004年,十二中李应淑、刘华老师编写了《中学形体课教程》,这是我国第一部形体课程教材。自那时起,十二中即面向包括男生在内的全体学生开设形体课程。2009年,十二中推出的《中学形体艺术修养课程》被列为北京市地方特色教材,为中学形体艺术教育制订了标准。
事实上,20世纪90年代初,北京十二中就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心理教研室,使心理课成为必修课。
目前,十二中开设了以机器人、形体、心理、少年智慧学、花香花语花文化为代表的百余门校本课程。诸多课程都在北京市“领风气之先”。
十二中的智能机器人课程3年前起步,先后参加全市、全国和世界机器人比赛,连续拿到冠军,创造了北京市中学生参加各类机器人比赛最好成绩。
学校引进开设了多种国际课程。2010年在全国率先开设了SDP剑桥大学国际技能拓展课程,首期学员顺利结业。2011年正式启动了PGA高中国际课程和瑞典YMP环境小硕士课程,开设了德语、法语、日语等外语选修课程,引进开设了AP国际大学先修课程。
2009年,十二中被评为北京市校本课程建设先进校。
■为“百分百”的学生创造个性化的成长空间
在十二中,听高水平的讲座已成为校园生活的一道风景。
从国学经典到航天知识,从儒家学说到传统诗词,从爱因斯坦黑洞到纳米技术,从超级细菌到安全用药……叶曼、李敬一、金海峰、张厚英、郭文斌、何香涛、王登峰、都培双等一批国学大师、学者院士、专家教授、教育部司长纷纷走进十二中,为同学们作专题讲座——这就是十二中举办的“名家讲堂”系列活动。
为给每个学生创造个性化的成长空间,十二中提出了三个“百分百”的目标——百分之百的学生掌握一项体育运动技能;百分之百的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参与学校以“国学社、科技俱乐部和模拟联合国”等为主体的社团活动;在中学6年内,百分之百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完成100个探究性实验;精读或泛读100本课外书籍;聆听由专家、教师和学生主讲100个具有专业水准的学术报告。开阔师生视野,提升师生境界,丰富学校文化。
模拟联合国社团自2006年成立以来,从选修课起步,逐步发展成为学校规模最大的学生社团。学生连续4年参加了世界和全国最高水平的模联大会。
十二中金帆民乐团在北京享有盛名。去年暑期,金帆民乐团出访奥地利并在小金色大厅进行演出;同年12月,民乐团在北京中山音乐堂举办了专场音乐会;今年3月份,又在国家大剧院成功举办了专场音乐会。
培养“会通中西、学贯文理,有国际视野的中国人”,是十二中人才培养的目标。去年,十二中成为“世界名中学联盟学校”的国内十三所学校之一。
为鼓励学生创新和实践,李有毅校长用政府奖励给她个人的奖金设立了校长奖学金。2010年9月开学典礼上,举行了首届校长奖学金颁奖仪式,获奖的12名同学以及行进管乐团的代表走过红地毯,接受校长颁发的证书、奖杯和奖金。
■中高考及学科竞赛成绩骄人
在北京,十二中的高考成绩居于示范校前列。
2010年,十二中高考实现四个突破:一是高分成绩的突破,沈浩同学以710分的成绩名列北京市理科第四名;二是600分以上人数的突破,理科112人,文科21人,共计133人,占本校考生总数的三分之一;三是考取清华、北大人数的突破,达到25人,另有考取港大、港科大各一人;四是本科重点上线率的突破,理科达到92.6%,文科达到92.3%,文理科的本科率均达到100%。近四年来先后有3名学生跻身于北京市高考前四名。正是基于近年来高考优异成绩和在科技、艺术、人文等领域所取得的一系列素质教育成果,学校获得了北京大学2011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资质,同时获得北大、清华、中国科技大、复旦、浙大等16所大学的近百个自主招生推荐名额。
学校学科竞赛成绩优异:李佳珊同学在第五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总决赛上获得全国特等奖,17人获得国家级和市级奖项。艺术体育屡获佳绩:行进管乐团和合唱团在北京市第十三届中小学生艺术节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田径队在第48届北京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获得5金6银。科技竞赛成绩显著,获得全国创意大赛团体金奖;在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中夺得三项第一;张梦南等10名选手晋级第16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复赛……
作为北京市翱翔计划物理基地学校和北京市雏鹰计划基地学校,十二中统筹校内多个科技活动小组,成立了由学生担任院长的科技创新学院,选拔大批学生进入中科院、清华等20多个大学实验室,进行长期科技探究与实践活动。
据统计,仅2008年以来,十二中学生参加各种竞赛获北京市级以上奖近100项,其中有25人次在第11届、第12届国际机器人奥林匹克竞赛和2009年机器人世界锦标赛中获金银铜奖6项,众多学生在全国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国家级奖15项,刘昕笛“可跟踪滑轨式太阳能板支架”获得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著作权登记证书。
“求真、崇善、唯美”,这是十二中校长李有毅提出的教育理念,这一理念把真善美和人的发展很好地结合起来,从而实施立体育人和全面育人。对一个人而言,美是皮肉,善是经脉,真是骨骼,这三者将支撑起一个“大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