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虎城将军烈士陵园,西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著名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陵园建于长安区韦曲镇东1公里处,背依凤栖原,北与杜公祠毗邻,环境优美,风景秀丽。1936年西北军将领杨虎城将军与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将军共同发动"西安事变",对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起了推动作用。1949年杨虎城将军与儿子杨拯中在重庆被害,1950年迁葬于此。陵园分上下两层,上 层为杨将军墓,左右为夫人谢葆贞、儿子杨拯中墓。下层为秘书宋绮云夫妇、副官、卫士等人墓。杨虎城的长子杨拯民1998年病逝后也归葬于此。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后被蒋介石逼迫出国时在上海身着上将礼服的杨虎城将军.
杨虎城(1893-1949),我国著名爱国将领。原名忠祥,号虎臣,后改为虎城。陕西蒲城人。1908年在家乡组织以打富济贫为宗旨的中秋会。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率会众参加陕西民军与清军作战。1912年投身于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运动。1915年率众参加陕西护国军,在华县、华阴等地截击袁世凯军。次年所部被编为陕西陆军第3混成团第1营,任营长。1917年参加护法战争,先后任陕西靖国军左翼军支队司令和第3路司令。1922年拒绝直系军阀收编,被迫率部由武功退入陕北。
千古功臣杨虎城将军
杨虎城烈士陵园---叶剑英 题
1924年,陕北国民军前敌总指挥杨虎城将军.
珍贵历史资料图片--青年时期的杨虎城将军.
1924年杨虎城先生加入国民党,拥护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1924年北京政变后,任陕北国民军前敌总指挥,先后率部击败镇嵩军和陕西督办吴新田部。遂任国民军第3军第3师师长,聘共产党员在其举办的三民军官学校和所属部队任职。1926年,与国民军第2军李虎臣等部联合坚守西安孤城达8个月之久,以不足1万兵力抗击7万镇嵩军,从战略上策应了北伐战争。1927年初就任国民军联军第10路军司令,旋改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10军军长,率部东出潼关会攻河南。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21师师长。
1929-1933年杨虎城将军任陕西省主席时期致力陕西建设,图谋实业救国时的事迹.
杨虎城将军诗碑.
革命先烈杨虎城将军之墓.
华清兵谏促成国共合作,无愧千古功臣.
西安事变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它对推动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和团结抗日起了重大作用,是国内革命战争走向民族战争的转折点,也是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被认为是挽救国家民族一大危机,成为当时停止内战、发动抗战的一个历史转折关键,为八年抗战的最终胜利做出了无可估量的贡献.尽管两人的结局十分悲壮:张学良经历了六十多年的软禁生涯,最终客死他乡;杨虎城被囚于白公馆,在全国解放的前夕惨遭国民党杀害,没有看到五星红旗升起的那一天.但历史功绩光耀千秋,张,杨二将军无愧于千古功臣,民族英雄的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