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成功给我们的启示


 

  在去亚马逊公司总部访问之前,我请教过业界很多朋友,也在网上查阅了很多关于这家公司的资料,其给人的总体印象是,它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管理流程以及仓储、配送做得近乎无可挑剔。

  然而,当我真正置身于西雅图市中心装修简陋的亚马逊总部时;当我凌晨动身从西雅图飞往位于亚利桑那州的凤凰城,参观亚马逊北美最大的运营中心时;当别人啧啧称赞其员工可以将狗带到办公室,或者同去的朋友热衷于购买一台最新的Kindle产品时……这一切的一切,我都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感到兴奋。因为,在我这个创过业的人看来,这一切都是创始人贝索斯应该做的,而且,不这样做,他一定不能成功,一定不能把年销售做到342亿美元,一定不能把市值做到800多亿美元。

  书商出身的贝索斯,因为看到了网络书店的商机,于是来到了美国图书批发集散地俄勒冈州附近的西雅图,创办了亚马逊公司。从创办的那一天开始,他就把事业当成自己的终生理想。两年后,亚马逊就顺利地在美国上市。当时,他是华尔街和媒体眼中的红人,是很多杂志的封面人物。然而,当网络神话破灭时,华尔街人士对贝索斯的态度急转直下,公司的地位也一落千丈。更有媒体说,他“从辉煌变成了零”,公司股票也跌至几美元。

  这时要是公司由职业经理人打理,他们首先考虑的一定会是公司业绩,不会在不能马上提升业绩的基础设施上再投入。但贝索斯是创始人,他知道公司好在哪里差在哪里。在公司连续亏损9年的漫长发展过程中,他对公司持续投入,从来都没有减少过。我从亚马逊了解到,它每年在IT方面的投入十分巨大,虽然不及UPS每年10亿美元的IT投入,但对一家电子商务公司而言,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亚马逊还有一个重要的投入,那就是自建运营中心。今天,亚马逊在全球有50多个颇具规模的运营中心,那里集仓储、管理、配送于一体。我在国内体验了亚马逊的网络购物,其速度与服务质量都让我非常满意。

  理想有多大,事业就会有多大。因为有抱负,你才能持之以恒,忍辱负重,视信誉如金子般重要。

  有一个普遍的规律:凡是由创始人掌舵的公司,其未来大多让人放心,即使在公司陷入低谷时,他们也能挺住。微软因为有盖茨,人们就相信它一定能重塑辉煌,尽管现在在创新上遇到了挑战;苹果因为乔布斯的归来,它的股价如日中天,成为高科技公司的楷模。我想,如果他不是创始人,乔绝对不会重新回归,因为当年他被董事会毫不留情地扫地出门;甲骨文因为有埃里森,其霸主地位日益突出,让蓝色巨人IBM都感到不同寻常的威胁。

  我们再来看看中国,华为,因为有任正非领航,公司至今坚持不上市。他只想把华为做成世界最大的通信设备公司,其在公司仅有一个多点的股份;腾讯的马化腾、百度的李彦宏都是老板,但他们从来都把自己称之为架构师,并基本上不见媒体,不过,这并不影响其公司的快速发展。

  虽说早期搜狐的张朝阳喜欢作秀,那也是为了公司的利益,近几年基本很少见到他在媒体上曝光了。他是国内上市公司里最看不惯华尔街指手画脚的人,因为,他自信自己最了解搜狐,知道搜狐应该做什么。前几年,公司运营不是很好,股价也很低,但经过他的日夜奋斗,现在盈利非常不错,股票也扶摇直上。很多人对我说,要是当初不把手上的搜狐股票卖了,现在可发大财了。

  奉劝已经成功的创业者和尚未成功的奋斗者,你们的事业不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请不要轻易地放手,否则,就很难度过发展过程中的危机,也不可能把事业做大做强。那些在你小有成绩,就劝说你该放手啦,休息啦,也好让别人来施展才华的论调,千万不要听。你所邀请的职业经理人,很难经受得住外界的压力和诱惑,他们只能给你锦上添花,绝不会给你雪中送炭。我在美国硅谷的时候,很多企业的朋友很感慨地对我说,在硅谷只有思科遇到了一个难得的CEO。言下之意是,即使在硅谷资金、人才如此密集,法制如此健全的地方,能把一家企业真正做好的职业经理人,也是凤毛麟角。

  当年的黄河啤酒重金聘请的职业经理人,不是一心想把企业做大做强,而是整天琢磨怎么把这家企业鲸吞据为己有;当年用友软件聘请的CEO一心想的只是自己的知名度,成天约见记者吹嘘自己,最后还得靠创始人王文京先生出山收拾烂摊子。

  这些都给我们留下了沉痛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