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把菜市垄断权交给游资
“蒜你狠”、“姜你军”、“苹什么”,从去年开始出现的这些新式俚语,深刻地反映了我国农产品涨价的态势。但是,这些俚语的新鲜劲还没过去,市场却又传出了农产品价格掉头向下的消息,尽管在蔬菜供应的终端,城市居民面对的菜市场里的菜价依然高高在上,但在蔬菜供应的前端,却已经出现了“菜贱伤农”的情况,各地纷纷传出菜农将成熟的蔬菜直接粉碎在菜地里的消息,甚至出现了菜农因不堪菜价下跌而寻了短见的悲惨消息。蔬菜市场的这种大起大落的“走势”,让正在为平抑菜价而焦头烂额的政府部门措手不及。
令人纠结的,在菜场里的菜价高企之时,作为蔬菜供应者的农民并没有得到多少实惠,如今地头的菜价出现暴跌,但是城市里蔬菜的消费者也未能享受到低菜价的好处。据说菜价走高是推动CPI走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如今菜价暴跌,CPI却依然不见走低。究竟是什么力量把我们赖以生存的蔬菜市场搞得如此混沌? 《中国证券报》日前刊发的一篇报道为我们提供了解开这个问题的部分答案,由于游资需要转嫁他们炒作菜市所带来的风险,大肆压低蔬菜收购价,甚至不愿意收购菜农的蔬菜,处于供应链最底层的菜农不得不被动地承受游资制造出来的市场风险。
从去年一些农产品出现离谱涨价潮的现实来看,游资俨然已经成为我国蔬菜市场的垄断者。游资的主人可以直接到农家与菜农达成收购协议,而菜农的命运也就完全交给了游资。但是,在我国形成的这个菜市的基本生态链中,菜农根本没有话语权,不仅收购价只能听命于游资,更为严重的是,当游资因为炒作失误而开始逃离的时候,菜农却为此承担了更大的损失。对于游资被套,虽然我们没有必要幸灾乐祸,但这毕竟是炒作者的咎由自取,他们享受了炒作成功的快乐,自然也应该承担炒作失败的苦果。但是,当他们的炒作失败开始溢出“炒圈”,让作为无辜者的菜农来承担更大风险的时候,就反映出我们的社会运作已经在某个环节失灵了。
游资在中国市场的出没,已经开始对我国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运行产生深刻的影响,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我国房地产市场长期持续多年的房价猛涨风潮,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游资的推动。随着国家对房市调控的加强,特别是各地出台商品房限购政策以后,游资已经开始渗透到另外的领域,去年以来部分农产品涨价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出现的。不能不指出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政府逐渐放弃了对蔬菜市场的直接调控,期望将蔬菜的产供销交给市场来解决。应该说这是一个正确的方向,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菜农被压在最底层,市场信息不畅,流通渠道也不畅,一旦以投机炒作为特征的游资介入,并且让它们取得市场的垄断权,市场自然很容易走向异态,从而不断地在“菜贱伤农”、“菜贵伤民”的怪圈里打转。
蔬菜供应关系到千家万户,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因此,不能把这样一个重要的市场完全交给游资,政府有必要加强对蔬菜市场的调控。当然,这种调控不是像计划经济时代那样由政府大包大揽,而是政府必须提供由纯粹的市场难以提供的资源。目前,商务部正在采取措施帮助菜农解决“卖难”的问题,其中包括由政府出面给菜农直接的财政补贴。这也许可以避免再出现类似菜农自杀之类的悲剧,但是这种事后的补救并不能解决我国蔬菜流通中产生的诸多问题。更重要的是,有关方面应该从一年来我国蔬菜市场出现的异态中吸取必要的教训,建立起商农合作的新模式,让菜农们能够种上“放心菜”,而不能再让游资垄断蔬菜市场的局面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