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女性渐多选择不婚


昨文随坊间的说法,把年逾四十而尚未结婚的女士称为「剩女」,细想觉得不妥。因为时代女性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她们已不用依附男性生活;他们没有结婚,可以是自己的选择;把她们视作未被男性挑中的剩货,是对女性的不敬,并不值得鼓励。

 

事实上,由于社会环境的改变,保持单身已是时代女性对未来人生的一种值得深思的选项,独身已不是女性的禁忌。有调查显示,有四成香港女性已不介意单身,而且一样可以自得其乐。

 

无可否认,婚姻制度在过去之所以可以存在,完全是建立在女性的牺牲之上的。传统的一夫一妻制,长期以来都是用来制约女性的,目的只在保证妻子所生的只能是丈夫的亲生子女。为了保持家庭的和谐,传统女性被迫忍受丈夫嫖妓,甚至娶二奶、三奶。相反,男性却绝不接受妻子作出墙红杏,担心会产下野种,分薄了自己亲生子女的遗产。

 

过去女性之所以肯接受这样的委屈,是因为缺乏独立的经济能力,婚姻于是成了换取长期饭票的主要模式。然而,现时香港的女性已有良好的受教育的机会,在职场上所取得的成绩已不比男性差。他们已没有需要为了经济上的利益,而接受不公平的待遇。

 

此之所以,现代婚姻触礁的机会远比过去多,其中提出要求离婚的,主要来自女方。有些女性,由于怀疑男性在本质上会倾向不忠,迟早会做出对婚姻背盟弃誓的事,所以对婚姻已失去信心,宁愿选择不婚,以免要面对失婚之苦。

 

然而,作这样的选择是要付出代价的。传统的意识形态是不会一下子就退出历史舞台的,社会对独身女性总有种种负面的猜想,女性口里可以说不介意独身,心里不可能不感到压力。

 

再者,不结婚虽然也可交男朋友,有性生活;但如果从一开始就不打算结婚的话,恋爱的味道一定会大打折扣。因为,恋爱的基础是建立在对将来幸福家庭生活的憧憬之上的,如果一开始就对结婚没有期盼,恋爱就难以浪漫起来。因此,因恋爱而导至结婚,仍是大部分女性会走的人生路。

 

不过,在现代社会,这条路不容易走得长。香港的生活条件高,家庭的开支大,大部分妇女在婚后仍得继续出外工作;但与此同时,妇女却仍得承担「女主内」的责任。女性放工回家后,还得兼顾家务,督促子女学业,男性相对少在这方面予以援手。

 

对不少妇女来说,婚后的一种强烈感受就是生活比前疲惫。因此,只有那些母性特别强烈,愿意为子女有个健康成长环境而作出牺牲的妇女,才肯接受不公平的婚姻关系。除非男性肯改变自己的脾性,否则会有愈来愈多的女性选择不结婚,即使结了也维系不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