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4月26日报道,今年“两会”上,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政府的一项项铿锵承诺传递出这个春天最温暖的信息,也描绘着“十二五”我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抒写民生新画卷的美好蓝图。
在过去的八九年间,尽管经济增长波动很大,但城镇就业一直在增长。然而,在GDP增长比较快的时候,正规就业的增长比较快,也比较稳定,所占的比重也很高。GDP增长速度下降之后,劳动力市场状况相对较差时,一些劳动力可能不得不退出正规就业部门,但是,这些劳动力愿意接受较低的工资水平,较低的社会保障水平和不稳定的工作,实现非正规就业。这样,尽管正规就业减少,但非正规就业补偿上去,保证了总的就业还在增长,只是正规就业和非正规就业的比例发生了变化。这说明,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在逐渐提高。虽然非正规就业不是一种理想的就业状态,但是,在遭遇金融危机的冲击时期,以此作为一种应对手段,在一定时期内减轻就业压力也是十分重要的。
在中国的失业现象构成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结构性和摩擦性因素(自然失业)。在周期性失业现象上的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奥肯关系,在中国的表现十分不显著。但是,充分利用缩小自然失业率的办法消化可能产生的就业损失,仍然是一个有效的政策选择。由于自然失业率可以通过改善劳动力市场功能得到降低,因此,加强政府劳动力市场服务职能,即通过提供就业和再就业的中介服务和培训,完善劳动力市场功能,可以用自然失业率的降低来抵偿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可能导致的周期性失业率上升。特别对于此次就业冲击中的主体——青年就业群体来说,自然失业率具有显著降低的潜力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包括六个方面:
(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自2011两会之后,也就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央高层开始了大规模的基层调研,加大了对民生的关注与支持力度,严厉打击扰乱民生的犯罪活动和违法活动,一切以民生为主,任何阻碍民生发展的行为都被取缔或者消灭,这着实让百姓感受到了高层对民生关心的力度,也表达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整个中国百姓的关注与关怀,也深刻揭示了党和国家的性质,即人民当家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