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把老奶奶变成美少女的掉期交易(中)


    AIG曾名列世界500强的第十位,更是保险业的龙头老大,全球员工达11.6万。这么巨大的一家百年老店,怎么说倒就倒了呢?

 

能把老奶奶变成美少女的掉期交易(中)

——期权期货及其他(十)

    文/陈思进 

《天津日报》新金融周刊,2011年4月25日

                                       
  前一篇谈到,美国国际集团AIG,这一全球最大的保险公司,多年来一直排名全球前十强。然而,这样一个如此强大的集团公司,都经不住CDS(Credit Default Swap,信贷违约掉期,衍生证券Swap的一种)的侵袭。要不是美国政府出手几千亿美元Bailout(紧急救助),连高盛都将被它拖垮,巴菲特也将亏损几十亿美元。

  在2008年这个不平静的一年里,AIG这三个字母,几乎天天登上财经新闻版头条。对多数中国人来说,可能不知道AIG的意思,但只要提及友邦保险应该家喻户晓了吧。AIG是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的英文缩写,中文译名“美国国际集团”,它发迹于上海,是以美国为基地的国际性跨国保险及金融服务机构集团,友邦保险是它的一个子公司。

  AIG曾名列世界500强的第十位,更是保险业的龙头老大,全球员工达11.6万。自从2004年4月8日起,AIG一直是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的成份股,但是2008年9月16日,由于受到金融海啸的影响,AIG的评级被调低,引致银行纷纷向AIG追讨债款,导致流动资金紧拙,于2008年9月22日被道琼斯指数除名。真可谓Too big to fail(大到不能倒),无奈之下,美国联邦储备局宣布,向AIG提供850亿美元的紧急贷款,以避免因为资金周转问题导致AIG倒闭而引发恶性的连锁反应。这是美国历史上由政府收购私人公司事件中最大宗的交易,金额之大,仅次于事发前一星期向房利美及房地美提出的收购行动。 

  这么巨大的一家百年老店,怎么说倒就倒了呢?过去,AIG的主营业务是人寿和财产保险。在金融界,这是一项最“沉闷”和最“保险”(也就是说无厚利可图)的业务。但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他们将业务拓展到为债券保险:如果债券到期,债券发行人无法偿还钱的话,就由AIG全额赔偿,在承担风险的同时,也能收取一定的保费。原本这是一项非常好的业务,因为无论是公司债券还是政府债券,都是很保险的,很少有到期不还的先例。

  可是这一次却不同了。

  这次金融风暴的始作俑者,是华尔街的五大投行,它们将巨量的次贷掺入普通债券打包出售,就像掺了三聚氰胺的三鹿奶粉。他们对打包出售的债券风险,当然是心知肚明的,因此就想寻求一种能够保护自己利益的方式。于是,这些“极其聪明”的金融专家便发明了“CDS”新兴市场,将那些“毒债券”通过这种新兴市场,出卖给AIG来担保,于是AIG就像吃了毒奶粉那样得了“结石”。

  翻开历史来看,当债券的发行商无力还款时(一般是某一家公司,或者某一个政府),并不会大规模违约,保险公司完全有足够的能力支付赔偿金。但是这一次,当华尔街投行把游戏的内容改变后,次级贷款价格随着房价走,而房地产的周期相对较长,在一个连续几年的房地产下跌阶段,次贷违约率越来越高,虽然掺了次贷的债券并没有违约,但就像毒奶粉那样,这种有毒债券在市场上已无人问津,变成了有价无市。更糟糕的是根据会计中“Mark to Market”(以即时市值计算债务)的方式,投行所有债务都必须以市场的超低价格为准,使得他们的资产大幅缩水。

  据纽约时报的报道,拖垮AIG的罪魁祸首,竟然是该集团在伦敦的子公司AIGFP(AIG 财务产品公司),仅有377名员工。AIGFP在1987年成立,向CDO(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s,担保债权凭证)的持有者——也就是那些投行——提供保险,保证证券在一段时间内不违约。靠着AIG的金字招牌,AIGFP的业绩突飞猛进,“从年盈利仅7.37 亿美元,到2005年暴增为32.6亿美元”。那时的AIGFP已成为AIG的金母鸡,总裁卡萨诺因此被视为AIG总裁接班人的热门人选。卡萨诺和手下的薪酬也跟着水涨船高,平均每人年薪超过100万美元。过去7年里,支付员工的薪水达35.6亿美元。

  不过次贷吹起的金融风暴,让CDS产品开端出现了巨额亏蚀,由于AIGFP是投资银行而非保险公司,亏损需由母公司AIG负责,使AIG因此承受了3.52亿美元损失。而那年年底的财报显示,这家子公司的损失达250亿美元,AIG的股票随之暴跌,终被美国政府接管。而在这一波金融海啸中侥幸逃过一劫的高盛,就是AIGFP最大的商业伙伴,说到底吧,AIG就是被高盛害的。

  假如AIG不保,高盛可能蒙受200亿美元的损失。而2008年股神巴菲特向高盛伸出的“援手”——以50亿美元购得高盛的优先股,用另外50亿美元换取的高盛普通股的认股权证,也将打水漂了。

  原本衍生工具的初衷,是用作保险做反串对冲的,但随着杠杆的不断加大,已经演变成为赌博的工具。而美国国会对衍生产品的立法,被华尔街利益集团的“重磅金融核武器”,轰炸得无影无踪。只要人性的贪欲一天不收敛,2008年的金融风暴还将再一次重演。

  但收敛贪欲谈何容易?即便富得流油的达官显贵,其中也有一些想“合理避税”(逃税的冠冕堂皇的说法),Swap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下篇详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