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我清华——1985级校友赵伟国访谈纪实


   1985年的夏天,一个18岁的年轻人第一次踏进了清华园。面对着这个偌大的校园,他有的只是好奇和茫然。那时的他,并不知道这个园子将会对他的一生产生多大的影响,他只知道,他将会在这里度过五年的本科生活,也许还会多念几年研究生,仅此而已。然而,后来的事实证明,为学于此,为人亦于此;起步于此,辉煌更于此,在他的生命里,已深深的镌刻上了清华的印记。“行胜于言”,清华的校风也是他的作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的校训也是他的座右铭;他更是取《易经》里的“天行健,地势坤”作为集团公司的名字——健坤投资集团。成功后的他也用自己的行动回报着母校,校史纪念馆、捐赠“战国竹简”、李传信奖学金,这一件件事在他看来,都只是一个普通学生对母校朴素的感情而已。他,就是这么一个清华人,一个学在清华、成功于清华,一辈子都对清华充满着深情的校友、学长——赵伟国。

  寻找自我,实现自我

  赵伟国学长来自于新疆的一个小镇,考上清华之后,“大”是他对清华的第一印象。“刚到学校时,我们住在10号楼,从楼里出来溜达,一转很快就迷糊了,我就怎么也回不来了”,回想起这些往事的时候,赵伟国学长情不自禁地笑了,“不过现在看来,为什么叫大学呢,他的确是应该要大一点。我觉得他会积聚一种文化,一种氛围。我现在理解什么叫大学呢?他是能够比较包容,比较博大精深的,他更多的是一种文化。那些专业知识当然是很重要。弥漫在空气中应该是有一种东西。为什么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差异,我觉得肯定不是因为建筑的差异。包括北大和清华的差别在哪里。当然专业有不同,为什么这种专业,这种文理科的不同会形成这种氛围,甚至走出来的人都不太一样,用我们专业的话说,这就像一个“电磁场”,凡是在这个场里的人,都会受到它的影响。”

  赵伟国学长就是一个被清华这个“电磁场”所深深影响的人。可是刚进清华的时候,这样的影响却并不都是甜蜜的。清华聚集了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在原来的中学里,大家都是第一,可到了清华,每个人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重新找北”。以前大家都认为自己是天才,但现在才明白,原来天才是别人。

  初到大学的赵伟国学长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那是一个比较困惑的阶段”。而伴随着这样的困惑,也是赵伟国学长对自己的人生重新定位、重新明确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本书对学长人生的选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本书就是讲述惠普和苹果故事的《硅谷热》。

      学长很形象地用“打猎”来比喻当时的心情,“这就好比你扛着一支枪在树林里转悠,一直都没有找到目标,或者是有些目标太大了,根本打不动,这时候一只兔子蹦出来了,你也就跟着兔子追过去了。”当年,这只“兔子”就是学长的一个梦想——“做一个能卖遍全世界的东西”。

  怀揣着这样的梦想,赵伟国学长参加了刚刚成立的学生电子协会,然后又从那里开始,伴随着一台硬盘大小只有10M的PC-X电脑、一台简陋的示波器,踏上了最初的科技之路。

  有了本科阶段的基础铺垫,也带着创业的激情与梦想,在经历了毕业后短暂的颠簸,赵伟国学长和同学一道,在中关村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当时的电子技术行业刚刚兴起,很多技术都不成熟,也没有现在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因此学长们就用一个个小的集成芯片、单片机,甚至是用与非门,搭好了一个又一个电路系统和工程项目。

  这创业的过程中,赵伟国学长收获了很多。可在这同时,他也越来越感觉到自己所学的不够,很多东西还不够完善,对于人生、对于价值的思考也不成熟。因此在经历了最初几年的创业之后,赵伟国学长又做出了人生的一个重要决定——回清华读研。

  虚心接受教导,淡定面对成功

      再回来读研究生,给了赵伟国学长一个很充分的缓冲时期。这个阶段,学长不仅丰富了专业知识,同时期在清华紫光的兼职工作也给了学长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尤其重要的是,学长的导师——龚克老师,在为人和为学上都给予了他很大很深刻的指导和影响。龚老师谦和、善良的品德,淡薄功利的修养,对学长的道德以及价值观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在赵伟国学长看来,这些优良的品质正是他以后的事业能够成功最重要的基石之一。

  研究生毕业之后,赵伟国学长先进入清华紫光工作,后来来到了清华同方。随后学长参与了同方上市后的第一次资本运作:收购江西无线电厂,就是国营713厂。当时的713厂资不抵债,资产有9000多万,却欠银行1个多亿。连银行利息都还不上。加入同方后,厂子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今年年产值3亿,利润4000万。银行贷款也已经全部还清。

  1998年4月,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电子分公司成立,赵伟国学长出任总经理,这是同方电子最早的雏形。此时,互联网正在快速升温,赵伟国学长意识到这是个机会,1999年同方电子投资人民币50万成立了中华医疗网。网站与央视“健康之路”合作,与北京医师协会合作开展网上医师培训,创造了一定效益。后来网站被香港公司以500万美金收购了40%的股份,同方电子也掘到了第一桶金。

  2001年,在互联网泡沫破碎之前,赵伟国学长凭着敏锐的市场把握能力,果断抽身,改做医疗服务的技术支持,转而进入行业信息化领域,最终使同方电子定位于电力和金融行业的信息化和应用软件。正是对这风险的规避,才有了今天的同方电子。

  在谈起一次次事业上的成功时,赵伟国学长却表现得很平静。“我从来没觉得自己是成功人士。回想十几年来,我从来没关心过我自己有多少钱,没有过多地追逐过物质财富。财富和社会地位一定是成功的副产品。事情做好,成功会自己来找你。创业者要有孤注一掷的心态,不要想一下子成为成功人士;要遵守自己的承诺。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要找到正确的道路去努力奋斗。年轻人什么都想得到,这是不太可能的。如果想同时得到很多东西,事情会变得很困难”。这是赵伟国学长的人生感悟,但又何尝不是对年轻人的殷切希望呢?

  虽然赵伟国学长后来脱离了同方,创立了自己的品牌,但学长依然和清华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可以说,学长的每一次发展都和清华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对此赵伟国学长也有自己的看法:“对于一个人来讲,应该选一个和自己兴趣以及能力相符的方向,然后义无反顾地走下去。因为时间的力量是很大的,就拿数学中的积分来说,人一生的成就就是积分的面积的累加,大部分人的问题在于不断换方向积分,相当于是不连续的。我这些年就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围绕清华大学做积分。我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也有很深的感情。”

  怀揣着对母校这样深厚的感情,赵伟国学长也为母校贡献了很多。不管是校史纪念馆,还是赠送“战国竹简”,赵伟国学长已先后为母校捐赠千万之巨,而在学长看来,“这都只是一个学生对母校朴素感情的表达,是应该的”。

  思考人生哲理,升华人生境界

  “我从来没觉得自己是成功人士。”当被问到“在目前事业有成这个阶段对成功的理解”这个问题时,赵伟国学长说,“财富和社会地位一定是成功的副产品。事情做好,成功会自己来找你。如果想同时得到很多东西,事情会变得很困难。”

  赵伟国学长是一个喜欢思考,也善于思考的人。平时,即使在工作特别忙碌的时候,身边也经常摆放着一些书籍,供自己阅读。“古代社会,人们的欲求比较少,人们能够更好地坐下来思考人生的意义。现代人却很少探讨人生的意义,探讨我们这一辈子到底要干什么,成为什么样的人,触及不到人生的意义。”赵伟国学长如是说到,“论语开篇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比如,同学来一起喝喝酒吃吃饭,我们现在人在一起很少探讨人生的意义,很少有触及你内心深处的东西,顶多说一些最近谁干什么了谁怎么样,然后说一些社会上的事,很少触及本质的东西。古代交通不那么发达,人们隔绝往来,朋友之间几十年也许一辈子才见一次面,像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然后大家彻夜相谈,就此分别,这辈子都再也见不着了,那个时候他们谈话的深度,我们现在很少能达到了。”

  关于成功的境界,赵伟国学长打了一个很有趣的比喻:“大画家和小画家画出来的画儿,没有什么技术的不同,画画是有技法的,他们只是境界不同。为社会,为亲友,为帮助我的人创造一些价值”是赵伟国学长对成功后所应该做的事情最朴素的想法,“我们小的时候都很善良,都很愿意帮助人。那时没有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长大了以后,人们可以为社会做贡献,却反而不去做。只有坐下来好好想一想自己走的道路,才能在这种喧嚣的环境中一路走下来。而在这个过程中你所想的东西就是一种境界吧。”

  其实也就是在这些貌似简单朴素的想法中,包含了赵伟国学长对于人生,对于成功深入的思考。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深刻的思想,被赵伟国学长称为“副产品”的财富和社会地位,才会纷沓而来。

  少点欲望,多点奋斗

  赵伟国学长于2008年7月捐给母校清华一批非常珍贵、具有很大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战国书简。除此之外,赵伟国学长每年都会捐给母校大量资金用于贫困生补助、奖学金等。清华对他的影响很大,现在所形成的“厚德为人”理念就是学校给予的,能为母校的发展做些贡献是他的心愿。

  对于我们这些还未踏出校门的年轻人,赵伟国学长给了一句忠告:“人的成长是好人鼓励的,坏人培养的。”同时学长也向我们提出了建议:不要做“才华不足,毅力不够,而欲望太多”的清华人。

  现在很多清华的学生极度自信而又极度不自信,赵伟国学长这样理解,极度自信是过分地放大了头顶上清华的光环,而极度不自信则是认为自己仅仅会做老师教过的东西。“当时Windows出来的时候,大家就自己装机器攒机器,装了一遍不行又重装,可能两天就装一套软件进去,包括IBM还有OS2系统,大家都在这儿弄这个东西。我记得当时苹果刚进中国举办一个展览,我们坐着公交车跑那儿看,人家还不让动,趁着人不注意摸一下电脑,还有鼠标,那时候还没有鼠标。所以我就觉得那时候特勤奋很好学。”

  赵伟国学长通俗地用“中彩”来比喻进入清华后的生活。“你进了清华你这辈子已经中彩了。原因很简单,第一个你的父母给了你很好的天赋,第二个你正好利用了你的天赋加上你的努力进了清华了。所以这辈子就不要再想中彩的事情了。剩下的就是踏踏实实地干活。这样才能中更大的彩。”简单朴实的话语中凝聚着对我们这些后辈学子的殷殷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