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融资需要考虑的四个必要问题(4月24日)
关键词:融资 战略 财务
创业者在进行股权融资,特别是与国际资本市场对接的时候,有几个问题必须考虑:
第一个问题是当猪还是当牛。
猪是被养之后是要拿来杀的。牛是被养的同时是要拿来干活的。
猪是可以养尊处优的,过着尽量闲散的高品质生活;牛却必须是任劳任怨的,需要不用扬鞭自奋蹄的。
企业在融资的时候所面对的创投基金有两种:
一种是把企业当猪养,养肥了就杀。比如投资人投2000万,投了之后敦促企业上市,上市之后马上退出变现。当发现企业上市之路走不通,也会在第一时间将企业卖掉,不管是养猪还是杀猪,目的都是为了套现。
有很多企业因为有太多的股份掌握在基金手里,基金一开始就算计着把这个企业当猪养,基金退出去之后,如果没有新的资金进来,这个企业就一定会死掉。有些时候虽然企业已经上市了,但会发现第一次融资之后,就没有办法进行第二次和第三次融资。
很多企业在海外融资,最后都变成了猪,丧失了融资功能。
另一种基金是把企业当牛养,让它不断干活,基金一直跟着走。甚至将所投资的项目发展成为自己的LP。
企业在面对投资人融资的时候,这两种方式要考虑并有清醒的应对策略的。
企业也要考虑自己是愿意当猪还是更愿意当牛,这个问题是需要在进行资本运作之前就搞清楚的。当然,很多时候根本由不得企业,而要看投资人的选择。投资人是把企业当猪来看,还是当牛来对待,这需要在内心有个清醒的认识。
第二个问题就是先套现还是后套现。
企业融资的核心都是把自己的那部分卖掉,因而总是会面临贪婪的问题。
每个创业者都希望融资规模越高越好,同时稀释股权越少越好,如何在这两者之间继续权衡,就涉及人的本性问题。是选择多融资还是少牺牲股份。如果稀释30%出去,可以多拿钱;当然如果稀释15%,只能少拿钱。
区别是什么?
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的市值会越来越高,因而在上市之前配售股份的价格远远低于上市后股份的价格,也可能上市之后是上市之前的20倍。甚至诸如创业板平均的市盈率都会达到50多倍,如此不仅激发了冲击创业板的激情与梦想,更造成了无限的风险。
所以创业者,只要没有沦落到行业追随者的境地,时间都是投资的一种因素。
毕竟当人面对一次性地回收一辈子才能得到的财富的时候,几乎没有人会不去变现,而依然保持平和的心态去耐心从市场上赚钱。
企业这时很难抉择,因为现在需要钱,同时话语权甚至决策权旁落,又会让自己失去自己对企业的控制权。
自己在未来的发展到底能走多远?能不能成功上市?如果自己所融的资金无法支撑到上市以后的套现,恐怕是谁的内心都没有把握的!所以在现金和股票的对比中,是早套现还是晚套现,是需要财务总监或者董事长这类的决策人需要考虑的战略与策略结合的问题。
第三个问题是是急功近利地上市还是闷头赚大钱。
上市有上市的好处,可以让自己成为财经媒体甚至娱乐版记者追捧的对象,可以动用的资金量更非上市之前所能比拟的,有的企业选择尽快上市,运用资本的力量,并购重组,翻云覆雨。让自己在创业的过程中,起伏跌宕,充满风光。
但保持没上市的状态也有好处,毕竟上市意味着财务透明化、业务规范化,法律的任何瑕疵都可能会导致自己有性命之忧。有些企业,即使很赚钱都会尽量推迟自己上市计划,很多企业长期做私募,有可能五年、十年都做私募,即使能上市也暂时不上市,充分享受企业成长中的每一刻。
就像人,有些人盼望自己快点长大,成为顶天立地、敢于担当的人;但也有更多的人喜欢那种自由散漫、无忧无虑的生活。
有些企业选择嫁出去,甚至通过借壳上市等方式,把自己的优质资产装进了一个烂壳子里边,把自己先卖了再说。却没有想到,自己成为别人融资的工具,自己则如被利用的工具一样,一旦失去了使用价值,就会被抛弃一旁。
上市之前需要激情,上市之后需要淡定。上市之前就需要用高业绩去冲击,并跨越相应的门槛,速度感相比于安全性重要得多,但上市之后就需要以稳健为主。无安全隐患就是好消息了。
虽然上市是一种成功的标志,但更多的是投资人的成功,属于创业团队的“噩梦”远远没有结束,创业团队永远是退出套现最后的那一部分人群。
第四个问题是寻求刺激还是缓慢成长。
很多资本市场玩家警告说资本是风大浪急,不好玩。但更多的人,是向往那种经历的刺激,即使如过山车一般,都会是一种独特的感受。很多企业家,所谓资本高手在浪里面被打翻,有的打翻之后被淹死了,有的还在挣扎,有的呛了两口水不玩了。
一个企业可以做IPO直接上市,可以借壳上市,也可以做SPAC,还有一些其他方式,到底走哪一条路呢?要从成本、时机等方面考虑。同样,并非市值越高越好,毕竟市值越高,募集到资金的数额越大,责任与压力越重,对企业业绩的要求也就越高。
创业是一种生活方式,不是一个阶段性的冲刺,上市仅仅是投资人喜欢的退出方式。
任何时候企业上市都不是唯一的道路,那并不是创业成功的必然道路,却是提升竞争等级,在更高层面整合相应资源所必须的。
——这四个问题虽然企业很难抉择,有些时候也是身不由己,但却是在国际资本市场进行股权融资之前就搞清楚的。
贾春宝
2011年4月24日星期日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
网络微博:http://www.chinavalue.net/MiniBlog/
价值中国专栏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新京报网专栏http://blog.bjnews.com.cn/space.php
中国EMBA专栏http://www.chinaemba.com.cn/home/space.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