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染色馒头”事件的深度思考
---魏任斌
近日,上海“染色馒头”事件还未平息,温州又爆出违法使用柠檬黄、玉米香精等多种添加剂炮制“玉米馒头”。这段时间,食品添加剂的问题十分受关注,食品安全问题令人担忧。4月22日,国务院又发出通知,要求从重、从快、从严打击食品添加行为。我们到底能吃什么啊?可怜的百姓已是无所适从了!
谈到食品安全问题,大家马上想到的问题症结是:商人唯利是图,无道德底线;政府监管不力,不作为;对无良商人处罚力度不够,处罚过软;法制不健全,无法可依;法律执行力不够,有法不依。这些是不是问题的症结呢?当然是的!但是,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思考和分析这个问题。
信仰危机是最可怕的
古人曰:“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这说的是做人的底线,引申到社会层面,亦是同理。
无论道德、情感,抑或社会规则、法律层面,底线都是最低标准,是最起码要遵循的规则,是逾越之后需付出巨大代价的最后屏障。如果不是到了关键时刻,应该很少有人会去超越“底线”,也不会去讨论“底线”问题。然而不幸的是,近年来,这两个字却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当众生喧嚣几乎遮蔽凶手连捅受害者八刀的残暴,当年轻的留日学子将屠刀挥向自己的亲生母亲,当瘦肉精和染色馒头大行其道,中国社会俨然已经迎来了必须深刻反思的“底线时刻。这问题根源之一就是大家都没有信仰,什么都不相信!一个什么都不相信的人,其实是很可怕的,因为他什么都不信,就什么都不怕,什么都不怕的人,就什么都敢做,就不相信做了坏事天地在看!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那么生活在这样一个没有任何信仰的社会里,会有安全感吗?会有幸福感吗?信仰问题将是困扰我们社会的一个长期枷锁,此问题不解决,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现在的很多社会问题。汶川地震其实不可怕,日本海啸也没有关系,甚至日本的核污染也不不会毁灭社会,但是信仰危机问题不解决,长此以往,将是最可怕的!
仓廪实而知礼节
达尔文说过:“物竟天择,适者生存”。这其实讲的就是人类社会的竞争法则。竞争不可拍,是好事情,会促进社会进步。问题就在于很多固有的游戏规则被打破,在弱肉强食、赢者通吃的社会规则面前,不择手段成为富人,已经是几乎泛滥于整个社会的共同目标。随之而来的就是全民拜金的浪潮:有钱就有尊严,有钱就有官位、有文凭、有社会地位,有钱就有美女。为了钱可以丧失或选择性遗忘底线,直到百无禁忌抛弃道德、原则和法律,没有钱就穷尽所有手段来获得金钱。社会溃败蔓延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潜规则盛行于社会,甚至成为基本的为官、为人、为商、为师、为学之道。
也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看到,在今天的中国,几乎所有的职业底线都在全面下滑,各行各业,无一幸免.人人都是破坏者,才有了社会的千疮百孔,底线的摇摇欲坠。
林林总总之现象,在我看来,是社会价值链的设计出现了问题,是价值链上部分人无法公平、公正获得自己的利益,以至于无法生存。当一部分人连生存的机会都难以保证的时候,怎么去保留道德的底线?怎么去懂得社会礼节和廉耻?正可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英国的绅士很懂礼节,是因为他们衣食无忧,而中国的底层农民不懂礼节,是因为生存的机会都难以保证。人类本是一个价值链上组合体,在整个链条上可以允许有获得价值大小不同,但是不能有的人连生存的机会都没有!如果每个人在这个价值链上通过自己的合理合法劳动,获得尊严和生存的机会,这个链条是不会轻易断的,社会也不会轻易出现动荡,更不会出现上述的各种道德沦丧和缺失。因为我们现在的制度、文化没法保证整个链条上的人相对公平的生存、发展,保证起码的生存的机会,所以出现在价值链上无法生存的部分人采取非道德、非常规的手段去获取利益。
敢问路在何方?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中国社会出现的目前这种道德沦丧、人们没有价值取向的趋势,是偶然的,也是历史的必然!国父孙中山先生曾想过科学救国、实业救国,壮志未酬!鲁迅先生也想过技术救国、文学救国、思想救国,也是心愿未了!中国的社会已经到了利益多元化、矛盾复杂化的十字路口,迷茫的国民已经不知道路在何方!传说中的“世界末日2012年 ”,我们可以姑且当作科幻小说来阅读和理解,但是,我们更应当相信:这是智者在杜撰的一个警示小说,人类社会已经到了刻不容缓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的地步!否则,这个末日肯定要来临的。
其一:解决信仰危机,重塑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人们的心灵,让每个人都能做到敬畏大自然和天地,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文化教育入手;
其二:从公平正义入手,重塑社会价值链,让每个人都有生存的机会和生存的尊严,每个人只要在价值链上遵纪守法、勤奋工作,都可以获得自己的合理利益。我们有理由相信:没有人生下来就愿意杀人越货、就愿意偷盗抢劫。这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制度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