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空帐严重,我们老了指望谁来养?


  19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在北大赛瑟论坛上表示,虽然2010年全国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1 .5万亿,但是并没有落实到对应的个人账户。一方面职工个人账户大部分是空账,另一方面已有的积累资金保值增值无门,在物价水平快速上涨的背景下,实际上处于缩水和贬值的状态。

  是否是又为提高人民上缴社保基数打前奏呢?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事总是以“空”对空。现行社保制度中的“个人账户”部分是“储备积累”。如果个人账户中记录的数字确实有资金支持,那么,这个部分实现“人到哪里、账户跟到哪里”自然没有问题。但是众所周知,现在的个人账户是“空账”,所以这一部分的流动,至少在目前很难实现。

  这几年股市不好没有钱赚,可以想象社保基金肯定要亏钱。而再看看官员的“三公消费”,一边是百姓生活不保,一边在大肆挥霍浪费。近年来,社保基金违规案相继曝光:黑龙江省阿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将918万元借给企业用作流动资金和担保利息案;浙江省温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计财处用社保基金600万元购买国信优先股案;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政府挤占挪用社保基金1245万元案等等。一句话,贪官太多!真正为民服务的官员太少了!

  社保空帐由来已久,看看我们社保中的特殊群体----公务员就清楚其中的缘由了。从本质而言,公务员是人民公仆,是由纳税人的钱财供养的国家公职人员,同样是工作,同样是为社会奉献力量,公务员与非公务员在社保待遇上凭什么会有极为巨大的差距,凭什么他们就高人一等?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行政法室提供的资料,由于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的“退休双轨制”,待遇差距问题越来越突出,到2006年底,全国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金平均高出企业两倍多,随着津补贴改革的到位,差距还将进一步扩大。2009年的时候,《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曾通过网络对2070人的在线调查显示,60.9%人认为在我国社保最急需消除公务员与非公务员之间的社保待遇差别。难怪有职工发出这样的感慨,“本是同根生,贡献也相同,待遇低几倍,何以论公平。”

  中国人历来讲究“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但谁来养、怎么乐?在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却越来越让人心痛。据估算,中国养老金“空账”规模大约为1.3万亿;2004年该数字为7400亿。这是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去年在中国和拉美养老金制度国际研讨会上透露的。现在每月都足额按时交纳养老保险,可是社保空帐不断扩大的数字让我们担心:交了养老金,老了肯定会有保障吗?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老年人口规模的迅速膨胀和出生人口的大幅度减少。2010年,全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金总支出已达1万亿元左右。专家表示,按照这样的需求量,再加上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如果我们能够做到人人享有基本养老保障,养老金的需求规模快速上升,对养老金供给造成巨大压力。

  推进社会保障的公平、均等和普惠,让每个公民都沐浴在社会保障的阳光之下,这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客观需要,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追求。社保关乎民众切身利益,社保是老百姓的“保命钱”。中国的养老保险如何取信于民,真正发挥社会保障的作用,可说是对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诚意的最大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