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北漂女人的心结


房子:北漂女人的心结

/管益忻

 

女人从来都是渴望安定与保护的,北漂女人尤其如此。

《圣经》·创世记第一次描绘了关于女人的特质,因为是由男人身上的肋骨而造成,所以女人较男人而言,最为突出的特点在于她的柔弱性、爱干净和需要被保护上。但是,人类,不论是中国人还是西方人,安定与保护需要一个基本的硬件设施,那就是在自己熟悉的社交环境中有一所属于自己的房子。而对于那些背井离乡、抛子舍亲来到北京的北漂女人而言,她们对买房是有着更为迫切的心理诉求的。

40岁的刘芳在90年代初期就来北京闯荡了,她先是随着丈夫在京打拼,后来,干脆就将孩子带在身边,艰难地供他们读书。一家四口——两个大人加两个孩子的花费着实不低,以至于他们做小生意挣得钱差不多都用来“生存”了。直到2005,家里的所有存款加在一起也不过十万元。但因为之前租房受够了那种因之而来的挤压与痛苦之后,刘芳毅然决然地决定自己出钱承租一批房子来对外转租。谁承想,租他们房子的那些房客,并不都是如自己一样的老实人,内中经常会有一些外地来京的地痞流氓,这些人不务正业还吃香的喝辣的,可这钱的来路,就着实有点使刘芳无以消受了——地痞们会在深夜突然闯到“房东”刘芳那里大声叫嚷着说自己刚发现丢了2万元钱,要求刘芳必须给他们找到,否则就闹事!另外房客的不稳定也给他们带来了租金收入上的损失。一段时间的挣扎之后,看着自己丈夫的体重由180斤迅速降至130斤,刘芳于焦头烂额之际决定放弃租房生意,并重操旧业——贩卖水果。

2007年到2010年四年当中,北京乃至全国的房价都出现了过山车行情,但令人纠结的结果是,房价每年翻番的事实毅然地发生了,接踵而至的超严限购令更是将刘芳这样在京打拼多年却没有属于自己的一砖片瓦的北漂一族挡在了门外。但刘芳在京漂泊十几年的经历,尽管充满了坎坷但也已经使其将这里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了,故此,“我想有个家的”期望从来就未曾消灭过——在北京定居是其多年来的梦想,而有个宽敞明亮的三居室容纳父母孩子更是其梦寐以求的美事。无奈,囊中羞涩。

一个偶然的机会,使刘芳心花怒放。一天,刘芳的一个京籍朋友突然对她说:“我们家在崇文区有一个9平米的小平房,想70万买掉,很快就要拆迁了,拆的时候至少会给你一套两居室,你如果买了,很快就可圆了住房梦!”这一次,刘芳真的是心动了,他立即给那些开工厂的朋友打电话筹钱——这次一定得买了!

可是,刘芳要买的这个9平米的小屋是怎样变成二居室的呢?经过深入地了解,笔者发现,这其中的学问可就深喽!首先,9平米的平房拆迁后究竟可以得到多大的拆迁安置房,不仅跟安置房所处的位置有关,还跟房子本身的质量有关。也就是说,如果你的新房在石景山可能就能得到三十几平的房子,而要在原地回迁就不是这个数了。另外,9平米变成二居室的关键还在于平房买卖过程中的测绘环节,在这个环节上,经过重新测绘的房子可以由之前的一个房产证变成多个。而拆迁房的补偿原则,除了要受原房大小的制约外,还要受房产证名下的人口多少的影响。比如说,9平米的平房在测绘并过户之后分成三个房产证并由三个家庭或自然人拥有之后,拆迁时就至少可以获得三套房。这或许便是9平米变成二居室甚至三居室的关键所在吧。当然,拆迁补偿过程,房主收入水平的高低也是影响补偿标准的重要因素,另外,是否在相关部门有熟人也早已是影响补偿结果的“潜规则”了。由此可见,拆迁补偿的过程,同时也是公关甚至诉讼的斗争过程。

只是,刘芳是否又能保证自己买了这个小平房之后,在每一个的斗争环节都能取胜呢?看来,刘芳的安居之旅,还是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的!毕竟,事关房子这一重大财产的斗争与博弈过程,肯定不是谁都承受得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