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改革成十二五规划关键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健全扩大就业增加劳动收入的发展环境和制度条件,促进机会公平。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保障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十二五”规划将围绕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城乡区域结构的调整,同时将加强改善民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强区域合作。
在十二五规划内容及未来的执行中,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重点,将成为十二五规划的关键,是一切规划的助推力量,这有着必然的因素,可以从经济发展与社会治理两个大的角度加以阐述。
首先,党中央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内容是扩大内需以维持快经济快速稳定发展。扩大内需保证市场的繁荣,要提高居民消费能力,而居民收入是消费能力的关键核心。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战略性调整产业结构,不再依靠出口型贸易导向拉动经济发展,过渡到以国民收入为导向的经济体制上来。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居民收入,改进消费结构、有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方式转变。建立起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要促进投资消费良性互动,把扩大投资和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最终需求。
其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从根本上改变二元结构。二元性是我国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三个二元结构即城乡二元结构,城市户口和非本地居民户口的二元结构和国有体制内和体制外的二元结构桎梏着收入分配的问题。降低农民进城成本,建立覆盖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约束,解决垄断国有企业在薪资发放上的所有者缺位问题,破解体制内和体制外二元结构,确立普惠制的社会发展思路,才会真正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再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社会民主治理的核心所在。当前社会收入结构为财富权力倒置的倒丁字型。倒丁字型的收入分配格局弊端十分明显,由于利益分配不平衡、不公平引发的利益分化,必然激发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矛盾,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为了体现社会主义本质,构建和谐社会,践行三个代表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需要构建一个“纺锤型”或者是“橄榄型”的收入分配格局。只有当低收入和高收入人群占少数,提高中等收入人群的比重,才有利于扩大内需、提升消费结构,促进我国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有利于我国社会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并提高我国的人力资源结构,优化社会的治理机制,加快民主治理的进程。
收入分配改革成为十二五规划的关键,在进程中将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得结合实际情况,妥善改革,不宜过快过缓,需要与其他的规划重点结合,有效化,均衡化,避免出现头重脚轻而失去改革的战略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