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ewmarketingcn.com/2011/03/31/2050.html
从“营销蝗虫”看营销困境
《新营销》杂志
何谓蝗虫?在一些地方俗称蚂蚱。《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昆虫,口器坚硬,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是农业害虫。”
这种解释还算是比较温柔。一些科普类的书籍对蝗虫的介绍就语气严厉得多了:“蝗虫是一种世界性的农业生物灾害,一旦暴发对农业生产具有毁灭性的打击。由于蝗虫孳生区广、繁殖力强、食性杂,并具有成群聚集和远距离迁飞等习性,易对农业生产构成威胁。”
这段文字概括了蝗虫的几个特点:孳生区广,繁殖力强,食性杂,成群聚集,远距离迁飞。这种特性决定了蝗虫易于成灾。每逢蝗灾爆发时,一群群蝗虫铺天盖地,乌云蔽日般东奔西撞,所到之处,各种绿色植物均遭暴殄,其状惨不忍睹。
在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几千年历史长河中,蝗灾曾频繁发生,与水灾、旱灾并称为三大自然灾害。由此可见这小小的虫子确实不容轻视。
蝗虫、蝗灾是自然界的现象。然而,在我国的营销界,也出现了蝗虫,姑且称之为“营销蝗虫”吧。
在本期的独家策划里,《中国企业家》主编牛文文谈到了这一概念,指斥一些职业经理人为“营销蝗虫”。“营销蝗虫”的典型特征是:只讲“术”,不讲“道”; 只讲竭泽而渔,把市场做成一片白地;不相信共生与品牌的价值,不相信长期回报。牛文文主编谈到了“营销蝗虫”产生的原因:在两种不同的商业伦理冲突的情况下,企业动荡飘摇。
近些年来,企业在经营中有一些问题特别突出:重方法,轻理念;重实战,轻策略;重销售,轻营销管理;重规模,轻利润;重执行,轻战略;重短期上量,轻持续
发展;重产品,轻品牌;重速度,轻基础……凡此种种,其实都是“营销蝗虫”的思想现象。一些营销策划人为了取悦客户,为自己捞取利益,鼓动着企业相信“营销制胜”的说辞,把企业推上了重名、重量的不归路。而企业中的一些营销人,也是术有余而道不足,结果是竭泽而渔,步入歧途。更有一些职业经理人缺乏最起码的职业道德,把企业平台作为自己的练兵场,成就自我名声的同时,留给企业满身疮痍。这一类人便是典型意义上的“营销蝗虫”。
当然,“营销蝗虫”只是企业营销失误之一,而不是全部。它的产生既有营销之内的原因,也有营销之外的原因。
究竟如何才能把握营销的本质?本期独家策划的相关文章里,几位当代主流财经媒体资深经济观察家分别发表了真知灼见:
秦朔:谁在决定中国营销的命运?答案是均衡的系统!在最本质的意义上,营销,被“非营销”决定。
胡泳:为什么现在营销失灵了?因为我们已经进入客户经济时代,我们必须以客户的需要为中心。
刘洲伟:在国内低价的东西做得越多,老百姓的消费者能力越拉不上去,企业就越满足于做很一般的产品,能力也就越上不去,这是一个死循环。
李甬:无论如何,那些有志于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的企业,除了走出去并开展品牌经营外,几乎别无选择。
……
营销人不仅要警惕“营销蝗虫”,更要警惕“营销蝗虫”所衍生的现象,及其这一现象所掩盖的真相。
换一个角度思索,或许会柳暗花明。
本刊执行主编 段传敏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新营销杂志社
本文链接地址: 从“营销蝗虫”看营销困境
本文地址: http://www.newmarketingcn.com/2011/03/31/2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