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色中的老人河


 

 

月色中的老人河

              沈东子

 

 

汉语有许多属于自己的词,比如一个人在八十年代没工作,叫待业,因为那时的工作都是分配的,找也找不着,在家里等待就是了。估计如今的宅男宅女会喜欢这种状态,不需做什么努力,只要在家等着,待着,就会有份工作自动送上门。当然那份工你能不能作,愿不愿作,是另外一回事。那时我在家待业,一待就待了好几年,好在也没闲着,天天学英文。一天傍晚月光如水,我看见从漓江饭店走出一个高大的黑人。我说嗨,他说嗨,两人就站在湖边聊起来。

 

他说他叫罗伯逊,是保罗·罗伯逊(Paul Robeson18981976)的孙子。虽说那时国门尚未完全打开,但这个名字,我还是知道的,一个人可以没听说保罗·罗伯逊,但不可能没听过《老人河》。“老人河啊,老人河,你知道一切,但总是沉默,你滚滚奔流,你总是不停地流。你不种番薯,也不种棉花,那耕种的人,早被人遗忘,但老人河啊,却总是不停地流。”如此低沉厚重的歌声,只要听过一遍,就会渗进记忆挥之不去。

 

世人都以为《老人河》是黑人民歌,其实不是的,这是音乐剧《游览船》的一段插曲,这部音乐剧早被遗忘了,可这段插曲却因为罗伯逊的演唱流传后世,成为最经典的黑人歌曲之一。罗伯逊在剧中扮演一个黑人搬运工,不停从船上卸载大包的货物,那浑厚的声音从他宽厚的嘴唇流出来,像雨水一样自然,仿佛是劳作中的号子,把黑人沉重而隐忍的命运表现得淋漓尽致。作者菲伯尔一次应邀去听演唱,大受感动,她回忆说当时泪水不禁夺眶而出。

 

罗伯逊是二十年代哈莱姆文艺复兴最重要的黑人艺术家之一,当时大批非洲人后裔聚集纽约贫民窟哈莱姆,试图通过创作找回自己的精神家园,杜波依斯的评论,兰斯顿·休斯的诗歌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准,成为美国文学史的一部分。罗伯逊则以一曲《老人河》载入音乐史册,此外他演唱的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也很震撼。

 

对中国人来说,最动人的情景发生在1940年,当时罗伯逊在纽约露天音乐堂举办演唱会,临近结束时,他忽然宣布要演唱《义勇军进行曲》,对正殊死抗日的中华民族表达同情,他先用汉语随后用英语,唱完了整首歌,现在还可以在网上下载到当年的原唱。罗伯逊用黑人音乐的方式演绎这首曲子,华人的激昂变成了黑人的坚忍,“起来”两个字听上去沉甸甸的,有那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气势。历史证明坚忍确实很重要,中国人正是靠着坚忍,顽强抵抗八年,最终赢得了那场战争,赢得了尊严。

 

小罗伯逊问我是做什么的。我说Waiting for job(待业),他问是不是相当于unemployed(失业)?我说我们不用这个词。他笑笑,牙齿在月色中分外白。我向他表达了对他爷爷的景仰,他似乎并不惊奇,因为他知道《老人河》在中国的普及程度。临别时小罗伯逊掏出一个纪念册要我签名留念。我打开纪念册一看,嚯,全是名人的签名,有王炳南、李一氓、林林,都是对外友协的大人物,没想到我一待业青年能跟他们比肩。不知道在罗伯逊纪念馆里,能不能找到这本纪念册,如果有的话,没准会在上面看见我的签名。